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名为《见海门韩宰》。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理之思。
首句“心远遥知地自偏”,以“心远”二字开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超脱与对世事的淡泊。接着“遥知地自偏”则描绘出一片远离尘嚣、静谧清幽之地,为全诗营造了宁静的背景。次句“杖藜随处有云泉”,诗人手持藜杖,漫步于山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生动地展现了行走于自然之中的自由与惬意。
“朝来原上一犁雨,春到淮南二月天。”这两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的场景,早晨的原野上,细雨如丝,滋润着万物生长,春意盎然,二月的淮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短短菰蒲初弄水,依依杨柳欲摇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日水边的景色,短短的菰蒲轻轻触碰水面,仿佛在与水嬉戏;依依的杨柳轻拂水面,似乎想要捕捉那缕缕轻烟。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感悟。
最后,“渊明自是无为者,能使懦夫怀凛然。”诗人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的推崇,同时也激励那些内心软弱的人,要像陶渊明一样,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人生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