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衡以修复六代祖旌亭见示赋此

宋祚逢厓谶已终,可怜当代尽英雄。

虞渊赤手难捞日,炎海穷鳞死附龙。

釜庾尚存皆国赋,疲嬴思济本由衷。

旌亭异日谁修复,赖有云孙识两翁。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越所作,名为《陈邦衡以修复六代祖旌亭见示赋此》。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首联“宋祚逢厓谶已终,可怜当代尽英雄”,开篇即点出历史的转折点,宋朝的国运如同预言一般走向终结,令人惋惜的是,那个时代涌现了众多英雄人物。这里运用了“厓谶”这一典故,指预言或预兆,暗示宋朝的衰败并非偶然。

颔联“虞渊赤手难捞日,炎海穷鳞死附龙”,进一步描绘了英雄们面对困境的无奈与悲壮。虞渊指的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象征着希望的消失;“赤手”表示英雄们虽有勇力却无法挽回即将消逝的光明。炎海则比喻极端恶劣的环境,穷鳞(困苦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选择依附于强者求生,暗含英雄们在强权面前的无力感。

颈联“釜庾尚存皆国赋,疲嬴思济本由衷”,转而关注国家的经济与人民的疾苦。釜庾(锅灶)象征着百姓的生活,国赋则是国家的税收,表明即使在国破家亡之际,人民依然承担着国家的赋税。疲嬴(疲惫的国家)虽心怀济世之志,但现实的困境使得他们难以实现理想。

尾联“旌亭异日谁修复,赖有云孙识两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旌亭作为纪念先祖的场所,寄托着后人对过去的缅怀与敬仰。然而,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之后,未来谁将修复这象征着家族荣耀的亭子呢?幸运的是,还有子孙后代能够理解并铭记先辈的故事。这里的“云孙”泛指远代的子孙,“两翁”可能是指诗人的前辈或先祖,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视角,探讨了英雄与时代的互动,以及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民族精神的深情呼唤。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阮学愚处士致爱堂成

孝心一念故分明,祀事多年始发诚。

风木之悲时易代,孩提之慕老难更。

人文盛世重宣朗,礼教名家载肃清。

多少丹青焕闾里,独于仁孝写真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中秋月蚀呈同年刘司谏

太阴耿耿行秋宇,怪物何来掩玉蟾。

天道昭彰人共见,事机潜伏此同占。

千家倏尔违光景,万象终然耸具瞻。

自是群工争就列,同修一德佐光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赠司徒龟陵

五十年前发未韬,宫墙初共试蓝袍。

潮生熊海鱼龙戏,云覆马山松柏高。

剑佩屡回千里梦,江湖空叹一身劳。

莫辞徙倚南枝醉,同过文溪照二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诞日柬同社过酌(其一)

草荐轻车一路深,小楼温酒望同斟。

菊英未落梅香吐,小雪才过诞日临。

万变风云随着笔,一流松竹矢同心。

看花许续千年话,拜舞花前领醉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