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十五夜戏效八音体叠前韵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夜晚宴饮游乐的画面。首句“金波洗眼送流年”以月光比喻时光流逝,形象生动;“石假山头镜影圆”则写出了月光照在假山上,如同镜子般明亮,景色宁静。接下来,“丝鬓暗惊行乐地”暗示了主人公对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眼前欢乐场景的享受。
“竹帘高捲未云天”描绘出夜晚的清凉与开阔,竹帘半卷,天空未尽,透出一丝神秘和期待。诗人接着写到,“匏成濩落堪豪饮”,葫芦制成的酒器盛满美酒,展现出豪放的饮酒之乐。“土不尘埃合肆筵”进一步强调了宴席的热烈与随意,不受世俗拘束。
尾联“革鼓鼕鼕宫漏杳,木犀花底兴方偏”中,革鼓声响起,宫漏(古代计时器)声音渐远,营造出一种宫廷之外的热闹氛围。木犀花(桂花)盛开,为这夜宴增添了诗意,而“兴方偏”则表达了诗人此时兴致正浓。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十五夜宴饮的欢乐与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