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子智鲁中使院前凿池种芦之什

鉴地栽芦贮碧流,临轩一望似汀洲。

窗笼好映淮南树,疏野偏宜海上鸥。

历历迎风欹枕晓,萧萧和雨卷帘秋。

君看范蠡功成后,不道烟波无去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池塘芦苇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联“鉴地栽芦贮碧流,临轩一望似汀洲”,开篇即以“鉴地”二字,巧妙地将池塘比作镜子,映照出碧绿的水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接着,“临轩一望似汀洲”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仿佛置身于水边的小洲之上,感受着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颔联“窗笼好映淮南树,疏野偏宜海上鸥”,继续深化画面,将视线从水面转向周围的环境。窗户映照着淮南的树木,展现出一种温馨而自然的景象;同时,稀疏的芦苇与海鸥相映成趣,既体现了芦苇的疏野之美,也暗示了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颈联“历历迎风欹枕晓,萧萧和雨卷帘秋”,通过动态的描写,赋予了画面以时间的流转感。早晨,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秋天,细雨中芦苇的萧瑟之声,与卷起的窗帘一同诉说着季节的更迭。

尾联“君看范蠡功成后,不道烟波无去舟”,借用了范蠡功成身退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远离尘嚣,驾舟泛游于烟波之中,这一形象与前文所描绘的池塘芦苇之景相呼应,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池塘芦苇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隐逸精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01)

张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字:承吉
  •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 生卒年:hù)(约785年—849年?

相关古诗词

长安感怀

家寄东吴西入秦,三年虚度帝城春。

流光渐渐到华发,离恨萧萧生白蘋。

楚梦觉来愁翠被,越吟声尽怨芳尘。

更闻玉笛吹明月,一曲风前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徐州流沟寺

古寺层层结构劳,土冈前面峻如濠。

露云竹翠石桥冷,风起松声山殿高。

日色动廊开木槿,夜阴生院结蒲桃。

西龛禅客不相得,一片旧阶行几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贫居遣愤

筑室枕隋流,贫居喜自由。

未为齐国晏,争免鲁人丘。

不畏长堪耻,无成久更羞。

家须男子继,国合丈夫忧。

苟利他相与,诛当我自求。

轮回翻碍直,剑折却思柔。

老虎终开眼,微虫会叩头。

但令吾舌在,何畏不封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题弋阳徐明府水亭

小邑不劳贤,心期胜地偏。

树微青嶂耸,沙浅碧波旋。

荡桨投昏岸,烧燔指湿烟。

板檐傍眺寺,石路上登船。

水槛推衣浴,风轩侧枕眠。

无因长寄此,吟和酒中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