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杜子良太守

不为良相为良医,仁术惟期济世耳。

杜君荦荦医国才,早屈士元治百里。

嘘枯润瘠苏疲癃,待擢黄堂政声起。

景皇忧国昔倦勤,徵医云集稀称旨。

前席敷陈洞癓结,颔颐屡见天颜喜。

吁嗟治病如治国,杂投并进果谁是。

反令贤者叹掣肘,纵有扁仓亦徒尔。

西子湖边山水清,白蘋洲上风日美。

我忆同官初定交,投契真如乳与水。

每从肘后乞神方,更向橘中观弈理。

当日簿领尚从容,未料沧桑遽如此。

朅来羁旅共呴沫,时时呼酒长安市。

君才犹为世所需,卖药韩康漫相拟。

膏肓废疾皆苍生,日日活人难自已。

耳鸣阴德宜食报,何待延年啖芝杞。

作诗自寿殊旷达,碧简初香泛绿蚁。

人生但得开口笑,知早尘埃视朱紫。

视君寿世自有在,出则循良处方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此诗《赠杜子良太守》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孙桐所作。诗中以“不为良相为良医”开篇,表达了对杜子良太守既能治理国家又能治病救人的高度赞誉。诗中描绘了杜子良太守在医学和政治上的卓越才能,以及他为民众谋福利的高尚品德。

诗中提到杜子良太守曾被比作名医士元,能以仁术救治百姓,其政绩也如同黄堂一般,受到人们的称赞。然而,诗中也暗含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指出治病与治国虽有相似之处,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贤者的才能往往难以施展,即使拥有高超的医术或政治才能,也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杜子良太守个人生活的描述,提到他在西湖边的生活环境优美,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中还提到了杜子良太守在政务繁忙时仍能保持从容的态度,以及后来因各种原因而流离失所的经历。尽管如此,诗中仍然强调杜子良太守的才能依然为社会所需,并且他的医术能够拯救苍生,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最后,诗人以“人生但得开口笑”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认为只要能保持内心的愉悦,就能超越世俗的荣辱。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对杜子良太守长寿造福社会的期待,认为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医疗技术,更在于他为官一方的公正与善良。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杜子良太守的多面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江蒯铁厓娶钱文端孙女九英夫妇并工画其后人耀伯以合作册乞题

南楼画法付诸孙,黎里今称通德门。

合璧遗缣犹郑重,碎金题句亦清敦。

不参凡艳铅华洗,略见高情松菊存。

试与君家谈旧事,杭州酒伴怅衣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为金陵章楚君题莫愁湖图二首(其一)

六朝花月已千载,虎踞龙蟠总似烟。

两度石城来打桨,楼台犹是中兴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为金陵章楚君题莫愁湖图二首(其二)

粉本留传老画师,浦荷作镜柳成丝。

愁心江上谁能遣,只有青山似昔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马小岩静观万变图

大地飙轮无息时,万物随转不自持。

钜而鲲鹏细蛮触,倾身以赴宁非痴。

至人游神在元圃,心如止水中有主。

过眼云烟一瞬间,空山岁月仍太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