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三)

雨灯明更灭,人语夜沉沉。

欲往愁无路,山高溪水深。

命微才一线,戒重岂千金。

实下思亲泪,兼怀望阙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元节时在陵墓前遭遇雨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首句“雨灯明更灭”,以雨打灯罩,灯光忽明忽暗的形象,渲染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接着“人语夜沉沉”一句,通过夜色中的低语,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

“欲往愁无路,山高溪水深。”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想要前往陵墓表达哀思,却因山路崎岖、溪流深邃而感到力不从心的无奈与忧愁。这种困境不仅指物理上的障碍,也象征着心灵深处的挣扎与痛苦。

“命微才一线,戒重岂千金。”诗人自谦自己的生命微薄,才华仅如一线之光,但又强调了道德与责任的重要性,认为戒律与道德的坚守远胜于物质财富的千金。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伦理的重视。

最后,“实下思亲泪,兼怀望阙心。”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泪水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这里的“阙”可能指的是皇宫或庙宇,代表了诗人对权力、地位或某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亲情、道德与理想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四)

四顾惟一水,此身能几何。

野行多积潦,川涉更惊波。

直恐山根断,真疑地轴颇。

小臣奔走职,筋力任消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五)

遇泽恐陷左,作车谁指南。

马从渊处跃,途向险中探。

前定谅非偶,先几徒自惭。

旧堂如梦里,何意共清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六)

水急人争渡,舟轻不受装。

车徒南北限,篙楫往来忙。

尺地悲鱼葬,高云羡鸟翔。

独惭樗朽质,难作济川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七)

兀兀中流坐,茫茫何处津。

岸无牵䌫力,波有缒舟人。

自保中孚信,终为既济身。

回洲若相迓,此事不无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