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葛孟桓

情逐白云飞,匆匆赋式微。

故山皆可隐,今子独能归。

晓日芙蓉佩,凉风薜荔衣。

丹房窥火候,琴屋理金徽。

度岭疑山长,经秋喜秫肥。

鹤书如赴陇,莫遣壮心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赠别葛孟桓》。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情逐白云飞,匆匆赋式微”,以“白云”象征友情的纯洁与飘逸,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情感的深厚,以及离别时的匆忙与不舍。“式微”一词出自《诗经》,常用来表达时光流逝或人生迟暮之感,此处则寓含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颔联“故山皆可隐,今子独能归”,诗人想象友人回归故乡,隐居山林,表达了对友人选择的肯定与羡慕,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晓日芙蓉佩,凉风薜荔衣”,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友人归乡后的宁静生活。晓日映照下的芙蓉佩,象征着友人归途的美好景象;凉风中的薜荔衣,则暗示了归隐生活的清幽与自在。

尾联“丹房窥火候,琴屋理金徽”,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隐居生活中追求精神与艺术的提升。丹房与琴屋分别代表了炼丹与弹琴两个方面,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修身养性与艺术创作的双重追求。

最后两联“度岭疑山长,经秋喜秫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与祝福。度岭时的山长路远,经秋后秫米的丰收,都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与生活富足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其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庚戌七月十五日离南京作

秉笔侍銮坡,两载尝禁脔。

既紬金鐀藏,亦掌丝纶演。

涣汗惭敷扬,直书愧褒贬。

才疏职匪任,性僻迹如懒。

方期竭鄙能,忽尔蒙严遣。

左迁责己轻,西迈程颇远。

得灾或无妄,止谤在不辨。

洪造本至仁,薄命信多蹇。

渡江心摇摇,恋阙情宛宛。

行矣复何言,赐环谅非晚。

形式: 排律

余至汧阳辱彦博明府孟昭赞府相留连日有郊行之乐同赋近诗八韵为别

客路勌驱驰,郊游稍息机。

正缘寻淡泊,岂是觅芳菲。

堤树迎行旆,檐花扑舞衣。

曲声浑觉软,酒力尚嫌微。

岁月惊春尽,功名叹志违。

写情汧水去,矫首陇云飞。

坐席醺仍促,回鞭晚不挥。

人生多聚散,明日遂东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七月十日新安县同权令沈子让校官张可举张子邻登县东鸡鸣台述怀十韵

早秋未阻暑,亭午忽凝阴。

旅居坐局束,胜饯思登临。

幸获陪众彦,驾言陟幽岑。

出关仅百武,攀磴无十寻。

稍已骋遐目,遂兹舒郁襟。

乾坤正纳纳,岁月何骎骎。

斯文付重托,吾力惧难任。

道在已逾困,命玄天可谌。

终应守素志,誓勿枉初心。

浩叹真有激,微言聊自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忆昔

忆昔当年二十七,一旦辞家赴京邑。

翠眉新妇白头亲,相送出门双泪泣。

亦知离别难为情,志期年少早成名。

囊中束书无长物,欲以文艺干公卿。

公卿门前盛冠盖,棨戟未陈人已待。

颖脱且让毛生能,瑟工敢卜齐王爱。

三年靴帽东华尘,驱驰鞍马多苦辛。

谩嬴虚誉落群口,结托谁是知心人。

为惊岁月匆匆去,翻然南归理吾素。

季子宁无妻嫂惭,长卿本乏家财顾。

归来故山今两年,男儿未遂坐长叹。

功名何物倘可待,须留绿鬓与朱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