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奉题听雨楼》由元代诗人王宥(山阴)所作,描绘了在静谧夜晚聆听雨声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云林夜澄寂”,描绘出一片宁静的夜晚景象,云雾缭绕的林间,夜色深沉而寂静。接着“有雨弥更佳”一句,点明了雨的到来,反而让这静谧的夜晚更加美妙。接下来的几句,“漠漠著树稳,霏霏度檐斜”,细腻地描绘了雨滴落在树梢和屋檐上的情景,形象生动,仿佛能听到雨声与风声交织的乐章。
“入静意所便,争喧竞浮誇”,诗人借雨声反思内心,认为在宁静中更能找到自我,远离世俗的喧嚣与虚夸。接下来“弛张任橐籥,细大无根芽”,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无论大事小事,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没有刻意的造作。
“妙运出元造,至理忘纷拿”,诗人进一步深入思考,认为宇宙万物的运行皆有其奥妙,至高的真理让人忘却了纷扰。最后“变化本因妄,声闻耳生瑕”,指出事物的变化往往源于人们的妄想,而真正的智慧在于倾听内心的声音,避免被外在的噪音所干扰。
“不如且置之,摄心静无哗”,诗人建议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喧嚣时,不妨暂时放下,让心灵归于平静。最后“危坐不须寐,呼童剪灯花”,以实际行动呼应主题,即使坐着不眠,也无需焦虑,只需让童仆剪下灯花,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享受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描绘听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内心平静的向往,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元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