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夜

起坐不成寐,冥冥夜未分。

一灯微有影,四壁悄无闻。

豆架斜留月,鱼池下过云。

个中宜记著,心绪未能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独夜》描绘了深夜一人独处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

首句“起坐不成寐”,生动地刻画出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状态,暗示了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接着,“冥冥夜未分”一句,以夜色的深沉和时间的模糊,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静谧的氛围。

“一灯微有影”描绘了室内仅有的光源——一盏微弱的灯火,其光线在四周投射出隐约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略显孤寂的环境。而“四壁悄无闻”则强调了周围环境的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与诗人隔绝开来,突出了孤独感的强烈。

“豆架斜留月”一句,将视线引向室外,月光斜照在豆架上,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与室内的人为光形成对比,更显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鱼池下过云”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云朵飘过鱼池之上,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这一动态的描绘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与变化。

最后,“个中宜记著,心绪未能文”表达了诗人对这段独处时光的深刻感受,虽然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考却是珍贵且深刻的。这句话不仅是对诗歌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发,鼓励人们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及那些难以言表的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独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16)

王邦畿(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雷峰寺(其一)

望水幽情惬,逢山笑口开。

悔将经岁别,喜及蚤春来。

好鸟语高树,晴云照落梅。

无烦修净土,是处迥无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雷峰寺(其二)

劳生多可怜,于此得清缘。

竹屋人心直,蒲团佛语圆。

海潮鱼听法,松树鹤生天。

相对此朝夕,禅心亦渺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雷峰寺(其三)

云林多逸兴,春色好登台。

海气时疑雨,山形隐似雷。

竹分閒地种,池拟向门开。

日暮高松顶,西方一鸟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雷峰寺(其四)

古寺石桥边,桥边种木绵。

三春花正发,一树火初然。

欲问此何世,相看不记年。

夕阳钟磐起,梵语出诸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