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嫩晴薄寒山房新构书阁去年此日北兵入是夜自中心墺徙独山

雾重月无色,夜来寒有情。

墙根馀宿莽,木末弄初晴。

去岁那知有,新冬得此生。

拥炉谈往事,鸲鹆报三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雾气浓厚,月光显得苍白,夜晚的寒意仿佛有了情感。
墙脚还残留着昨晚的杂草,树枝顶端在初露的晴天中摇曳。
去年此时我还不知道会有这样的际遇,今年冬天却遇见了你。
围坐在炉火旁回忆过去,斑鸠的叫声报时已至三更。

注释

雾重:形容雾气浓厚。
月无色:月光苍白。
夜来寒:夜晚的寒意。
有情:仿佛有情感。
墙根:墙脚。
宿莽:昨晚的杂草。
木末:树枝顶端。
初晴:初露的晴天。
去岁:去年。
那知:未曾预料。
新冬:今年冬天。
此生:这样的际遇。
拥炉:围坐在炉火旁。
谈往事:回忆过去。
鸲鹆:斑鸠。
报三更:报时到三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夜晚景象,雾气浓厚,月光朦胧,寒意透骨,充满了凄清之感。诗人通过“雾重月无色”和“夜来寒有情”这两句,生动地刻画出秋夜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感慨。

接下来,“墙根馀宿莽,木末弄初晴”描绘了墙角残存的草丛在微弱阳光下摇曳,以及树枝间初露的晴空,展现出一丝生机。然而,诗人又借“去岁那知有,新冬得此生”表达了对去年北兵入侵的记忆,那时的生活动荡不安,与如今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拥炉谈往事,鸲鹆报三更”,诗人围炉回忆过去,而窗外的鸺鹠(鸲鹆)啼叫报时,更增添了夜晚的寂静和历史的沧桑感。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沉思。

收录诗词(850)

舒岳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月十八日闻雁

一声空杳分千响,万里荒凉月正明。

共说江南旧来处,还思沙漠远行程。

如哀如怨知何事,相应相呼也有情。

惊起芦花不成梦,江城应是报严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月初七日山中感兴

日暮空归里,时艰未到家。

稼收迁野鼠,柿熟乱慈鸦。

冬煖生芦笋,人閒对菊花。

亡书何处补,无用自咨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十月初三日追记丙子岁以此日风雪中度平坑岭入马耳峰

岁穷常鲜裕,人老更多悲。

白日无閒客,青山有了时。

乾坤马迹满,风雨鹤巢危。

去岁来坑岭,移家度崄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十月初五日夜闻鸡

荒郊寒雁起,深夜早鸡鸣。

木枕违安寝,绳床遣不平。

风霜双鬓晚,岁月寸心惊。

牛具孤忠在,鸥波万事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