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十七首(其十三)

此心从太古,百年我何求。

德由天性合,道以形化流。

虚无求神仙,削迹违人谋。

生死道自然,夭寿何足忧。

敦土心不变,安仁意无愁。

长与道义生,天地可自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钦的《感兴十七首》中的第十三首,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道德和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首句“此心从太古”,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追溯到远古时代,暗示了心灵的纯净与原始状态,强调了内心的真我与宇宙的和谐统一。接着,“百年我何求”则提出了一个反问,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个人追求的反思,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德由天性合,道以形化流”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与自然法则的内在联系,认为道德源于人的本性,而自然法则则是物质形态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世界的秩序。

“虚无求神仙,削迹违人谋”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诗人向往超越物质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远离尘世的纷扰与算计。

“生死道自然,夭寿何足忧”体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豁达态度,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应成为忧虑的来源,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观。

“敦土心不变,安仁意无愁”强调了坚守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即使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平和,不为外界所动。

最后,“长与道义生,天地可自由”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与自然法则的尊崇,认为只有遵循道义生活,才能达到与天地同在的自由境界,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宇宙真理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道德、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见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56)

林大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十七首(其十四)

自然有成德,人为何足誇。

是非固天性,思议乃为邪。

一思即念妄,再思绝道华。

沌然浑无思,百虑永不差。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感兴十七首(其十五)

知为伤陵迟,一德可终生。

逍遥随大化,顺应故无情。

达观齐万物,抚己何独清。

冥然绝所虑,斯理日明明。

知德形乃实,虚通道之平。

鼎鼎百年内,持此慰吾诚。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兴十七首(其十六)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

端拱谢时好,优游获性原。

十年希成立,三省持话言。

言为惩昔悔,一德赖自敦。

玄机信微漠,杂学竟多门。

吾志在择善,毋然枝叶繁。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感兴十七首(其十七)

上帝惠灵懿,永此仁义心。

世欲互迁幻,虚寂湛孤襟。

知识何必多,善端聊可寻。

不赖方寸真,绝学当谁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