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泛湖杂诗(其二)

赏心自与月俱圆,今夜晴阴莫问天。

秋色向人方有意,不逢星女不回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泛舟湖上的情景,诗人的情感与明月相映成趣,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首句“赏心自与月俱圆”,诗人以“赏心”开篇,直接点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与满月的景象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这里的“月俱圆”不仅指月亮圆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圆满,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美好的视觉与心理体验。

次句“今夜晴阴莫问天”,则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在面对天气变化时,诗人选择不去追问,而是顺其自然,体现了他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持有平和的心态。这种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淡然和豁达,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第三句“秋色向人方有意”,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这里的“秋色”不仅仅是季节的象征,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有意”地向人展现其美丽,仿佛在与诗人进行某种心灵的交流。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最后一句“不逢星女不回船”,则是对整个情境的总结。诗人似乎在说,只有当遇到美丽的星女(可能是指美丽的星空或特定的星辰),他才会结束这次泛舟之旅。这句话既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是对这次经历的留恋。它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乐趣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与表达。它不仅是一幅中秋之夜泛舟湖上的生动画面,更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中秋日泛湖杂诗(其三)

望中白鸟点青烟,秋意交情两薄天。

仙李骑鲸不知处,高吟谁继岳阳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中秋日泛湖杂诗(其四)

晚风知我兴飘然,力战浮云露远天。

判却明朝官长骂,与君彻晓引金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中秋日泛湖杂诗(其五)

从来笔力扫千军,卷舌无声岂不能。

欲似元戎耀奇策,故令偏帅作先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中秋日泛湖杂诗(其六)

荷花影里逢君辈,棋子声中愧我能。

拟上高楼对殷浩,更凭长啸引孙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