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驷马桥》,由清代诗人常纪所作。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未沽临邛酒”,以“临邛酒”这一典故,引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联想,暗示了某种追求或向往。然而,“未沽”二字,又透露出一种遗憾或未得满足的情绪,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未尽之意的基调。
次句“先过驷马桥”,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具体的地理空间——驷马桥。这不仅是一个地点的描述,更可能蕴含着对过往历史的回顾,或是对某种情境的预设。驷马桥,作为诗中的意象,或许象征着某种机遇、转折点,或者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
接下来的两句“如何卖赋后,忍听白头谣”,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反思。在经历了“卖赋”的过程之后,面对“白头谣”,即年华老去、岁月沧桑的现实,诗人的情感显得复杂而深沉。这里的“白头谣”,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对个人命运、时代变迁的一种感慨。诗人似乎在问自己,面对生命的流逝,是否能够坦然接受,还是内心充满了挣扎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时间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地点和事件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与对话,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