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器云山图

风流太守竹鹤翁,平生雅重真襄公。

公方司马掌邦政,邂逅相见都门中。

酒酣为写江南意,超忽家园坐中致。

清风未许北窗眠,白头持赠东床婿。

高堂素壁悬清秋,举目直欲穷冥搜。

天高地迥望不极,水漠山冥看欲愁。

初疑苕溪二三月,桑柘连村雨时歇。

阴晴未定禁蚕天,烟火萧条来往绝。

又疑西湖夜向晨,朝氛宿霭迷空尘。

隔林灯火读书晓,满地落花风雨春。

兴来欲趁扁舟渡,苍茫不见行人处。

鸥波亭上是耶非,放鹤坡头到曾未。

连云天栈乱石滩,处处逢人行路难。

鉴湖盘谷远莫及,安得此境终盘桓。

何翁山水真足数,此幅由来倍清古。

粗毫淡墨意自适,未必经营心独苦。

子昭舜举直细工,元晖彦敬高同风。

世间能事不受迫,识画惟有青鞋翁。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刘廷器云山图》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诗中首先赞扬了“风流太守竹鹤翁”,他与“真襄公”在京城相会,酒酣之际,竹鹤翁即兴挥毫,将江南的山水之美融入画中。画中的景象既有清风拂面的江南秋日,又有烟雨迷蒙的西湖晨景,还有连绵的山峦与蜿蜒的溪流,以及那悠闲自在的鸥鸟与放鹤之地。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则进一步揭示了画家的创作心境。诗人认为,真正的山水画不仅在于技艺的精湛,更在于画家内心的自由与洒脱。画家以粗豪的笔墨,淡雅的色彩,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寄托。这种创作态度,使得作品超越了形式上的技巧,而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最后,诗人提到几位好友,如子昭、舜举、元晖、彦敬等,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但都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宁静,这与画家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诗人在赞美画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能够享受生活、追求内心平静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刘廷器云山图》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深入探讨了艺术创作与个人精神境界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边景昭画马为刘廷器题

陇西边生写生者,拓得唐时紫骝马。

赤骠青骢却不前,白鼻乌骓价斯下。

想见开元全盛时,海宇无尘战争罢。

七十万疋锦成阵,十二天闲沫流赭。

从来主管张万福,底用诛求王母寡。

民间自可一缣易,官里或许儒臣假。

众中骏逸知几何,此马翻然空冀野。

天机只许九方识,骨法直须曹霸写。

未辞羁絷欲腾骧,步入艰难便閒雅。

当时死骨亦奇货,此画千金如土苴。

眼前谁是按图人,苜蓿秋风漫盈把。

形式: 古风

为伍公矩题画二首(其一)

晴空澹澹飞鸟没,野水连天月初出。

人间天上不胜秋,一片烟波夜如日。

杜陵老病卧孤舟,醉倚蓬窗看水流。

满怀灏思无人会,惟有清光照白头。

形式: 古风

为伍公矩题画二首(其二)

荒林野树连高障,青山半出青云上。

谁分折水下昆崙,一道垂流几千丈。

纷纷短发吹秋风,注目可似青鞋翁。

高山流水知音少,却忆庐山五老峰。

形式: 古风

为孙宗礼题画

巍峨泰岳当空起,齐鲁苍茫青未已。

东连奎壁下平林,白石神鸡鸣泺水。

近峰砥柱高插天,远山如砺含苍烟。

就中绝壁千万仞,青萝紫蔓垂飞泉。

上方楼阁凌霄汉,叠榭回廊环赤岸。

桧柏阴森灏气深,杉松半映岚光见。

依微下界入芳蹊,蹊上人家四望迷。

树影匝檐晴亦雨,鸟声当户歇还啼。

野桥鸣濑通幽谷,小径荒凉闭茆屋。

屋底幽人不出门,十年心事书千束。

清风明月澹悠悠,野鹤林猿寂寞秋。

英华不与世同泯,意气直欲穷冥搜。

云雷一旦生林壑,凤翼腾霄虬奋角。

石田花野迹萧疏,青琐黄门事轩豁。

自从恩谴赋西行,万里关河百感生。

落日咸阳一回首,尽是乡山离别情。

今年天上阳春布,赐归却踏来时路。

旧游松菊未全芜,去日门墙尚如故。

北山何必诮移文,南亩还应卧白云。

晓雨移舟鸥近渚,晚凉开圃鹿成群。

从来宦达怜长往,得失荣枯共萧爽。

白璧终藏志已非,赤松相候真成妄。

君不见郑子真,平生散逸无怀民。

又不见贺季真,鉴湖一曲辞朝绅。

穷通出处只如此,高尚岂必双朱轮。

古人风致何殊绝,昭代求贤甚如渴。

彦博衰微尚入朝,仲舒老去犹持节。

重来事业不须期,招隐诗成欲寄迟。

乱峰残雪梅花夜,好忆咸阳西去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