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庚戌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峰芙蓉寿山纪行十首(其九)十二日复归桃枝岭

大溪章溪溪水清,上寮下寮山路平。

三山屹立相犄角,百里连亘如长城。

仰干云霄不盈尺,俯视天高浮寸碧。

闲云吞吐溢涧谷,飞泉喷洒下石壁。

中有一山名芙蓉,端冕正色群山空。

望之可敬不可慢,僧言直与衡岳同。

坡陀突兀作云洞,虎豹蹲踞栖鸾凤。

闻道前山开辟日,曾住浮屠几千众。

我来已作五日行,皇天一雨复一晴。

穹林杳霭非人世,手接群仙上玉京。

晓来更向山前去,忽到山翁栖隐处。

却忆桃源洞里人,日出烟销忘旧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溪章溪溪水清澈,上寮下寮山路平坦。
三座山峰对立如角,百里相连像长城般绵长。
山峰直插云霄不足一尺高,低头看去天空如一片碧绿。
闲散的云雾在山谷间吞吐,飞瀑从石壁上洒落。
其中有一座山叫芙蓉峰,庄重威严,四周群山为之逊色。
望去令人敬畏,僧人说它与衡山同等崇高。
山坡崎岖,有云洞,似虎豹蹲守,凤凰栖息。
听说前山开天辟地时,曾有数千僧人居住。
我已走了五天,天气时晴时雨,如入仙境。
森林幽深,非人间景象,仿佛伸手可触及仙人的玉京殿。
清晨我又向山前行,忽然来到山翁隐居之地。
回想起桃花源中的人,日出烟消,旧路已忘。

注释

大溪章溪:大溪和章溪。
清:清澈。
上寮下寮:上山和下山的住所。
屹立:直立。
犄角:相对。
连亘:连续不断。
长城:比喻。
仰:抬头。
盈尺:超过一尺。
俯视:低头看。
浮寸碧:一片碧绿。
吞吐:云雾聚散。
溢:溢出。
飞泉:飞溅的泉水。
石壁:山崖。
芙蓉:芙蓉峰。
端冕正色:庄重威严。
僧言:僧人的说法。
衡岳:衡山。
坡陀:崎岖不平。
突兀:突起。
云洞:云雾缭绕的洞穴。
浮屠:佛教徒。
几千众:数千人。
五日行:五天行程。
皇天:苍天。
穹林:广阔的森林。
杳霭:幽深。
玉京:道教中的仙界。
山翁:隐士。
栖隐处:隐居的地方。
桃源洞:虚构的世外桃源。
烟销:烟雾消散。
旧路:原来的路。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大溪章溪的壮丽景色,以及芙蓉山的独特风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溪水清澈,山路平坦,三山对立,如同犄角,连绵百里,犹如长城。山势险峻,云雾缭绕,飞泉瀑布增添了生动气息。芙蓉山巍峨挺拔,犹如一顶华冠,令人敬畏。据说古时有众多僧侣居住,山洞如云,虎豹凤鸟共处,显得神秘而古老。

诗人感慨此地仿佛人间仙境,雨后天晴,森林深邃,仿佛通往仙界。他清晨再次登山,意外来到了山翁隐居之处,触发了对桃源般的隐逸生活的回忆,日出烟消,旧路难寻,流露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收录诗词(82)

黄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绍熙庚戌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峰芙蓉寿山纪行十首(其二)道间观瀑布

行行益以远,惬此心期幽。

一径险复夷,千林密相樛。

回首天际山,矗面悬飞流。

银潢倚石壁,玉龙下山湫。

光摇日璀璨,势激水飕飗。

可望不可亲,神往形独留。

眷言桃枝山,久矣卜筑谋。

岂无一日閒,努力穷冥搜。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勉都干权君

长安城中豪俊林,锦鞯玉勒驰骎骎。

入门朱粉誇妙丽,出门青紫争浮沈。

东有问医西问相,君独燕坐钩其深。

冰眸一睨穷达判,刀剂不许寒暑侵。

长安城外天阴阴,行人驻马为悲吟。

高坟崔嵬葬白骨,安得不死腰黄金。

世间万事何足恃,祸福倚伏常相寻。

渠侬自愚君自强,谁肯一笑忘华簪。

蜀人卖卜严君平,垂帘闭肆穷古今。

逢人但说忠与孝,自有达者能知音。

察形察色君所解,直须洞烛贤愚心。

屈伸寿夭亦命尔,公平正直神所钦。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拜文公先生墓下

暝投大林谷,晨登崒如亭。

高坟郁嵯峨,百拜双泪零。

白杨自萧萧,宿草何青青。

悲风振林薄,猿鸟为悲鸣。

音容久寂寞,欲语谁为听。

空使千载后,儒生抱遗经。

形式: 古风

送宋知府归阆州

丈夫不遇归西州,天遣旱魃为王留。

谁知冥鸿向蓬荜,一使深鹢胶浅流。

载书万卷堪自乐,端坐十日吾何忧。

使君高怀不可挽,飞廉驱雨扶君舟。

君今捩柂清江头,江汉滚滚来为浮。

张帆挂席日千里,巨鱼岂恋寻常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