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同日事征西,今日君先奉紫泥。

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

野人不识中书令,唤作陶家与谢家。

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度的作品,通过对比两人的征战经历和家庭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自谦。诗中“两人同日事征西”开篇,指出二人曾在同一天共同从军往西方作战;“今日君先奉紫泥”则说明朋友已经受到了朝廷的任命或奖赏,而自己尚未得到。

“待平贼垒报天子”表达了期待将来能够平定敌寇,向皇帝汇报战功的决心。接着“莫指仙山示武夫”则是在告诫朋友不要以武力示人,更不要将自己的英勇比作仙境中的神话。

在下一句“野人不识中书令”中,“野人”指的是没有文化或不了解朝廷事务的人,“中书令”是唐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和宫内事务。这里意味着这些人不认识掌管这类事情的高级官员。

“唤作陶家与谢家”则是在比喻这类普通百姓对于文化人士的误解,就像他们会错误地将陶渊明、谢灵运这样有名望的人物混为一谈一样。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代表了当时的高雅文风。

最后两句“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则是诗人表达了如果朋友想要寻找逃脱世俗的道路(逸足),那么自己也会留意于那些有才华、有声望的女性(名姝)。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追求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重,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文化、才华以及个人成就的渴望。

收录诗词(28)

裴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 字:中立
  • 籍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 生卒年:765年-839年4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夏中雨后游城南庄示乐天八韵

何处趁杯盘。

形式: 押[寒]韵

新开龙泉晋水二池

方塘含白水。

形式: 押[纸]韵

及第后宿平康里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乱中偷路入故乡

愁看贼火起诸烽,偷得馀程怅望中。

一国半为亡国烬,数城俱作古城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