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量挽诗二首(其二)

我晚惭初学,公才又壮年。

同盟觉山寺,共饮玉溪泉。

薄宦身常隔,高怀骨易仙。

伤心风作恶,不助过湖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深感自己学识浅薄,而您的才华正值壮年。
我们相约在觉山寺,共享玉溪清澈的泉水。
官职卑微使我们常常分离,高尚的情怀使我向往成仙。
凄凉的风吹得人心酸,无法帮助我划船度过湖面。

注释

我:诗人自指。
晚惭:晚来感到惭愧。
初学:刚刚开始学习。
公才:对方的才华。
壮年:正值壮年时期。
同盟:结伴同行。
觉山寺:一座寺庙名。
共饮:一起饮用。
玉溪泉:玉溪边的泉水。
薄宦:官职卑微。
身常隔:经常分离。
高怀:高尚的情怀。
骨易仙:心境接近仙人。
伤心:心生悲伤。
风作恶:风势猛烈。
过湖船:渡湖的小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为陈伯量所写的挽诗第二首。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陈伯量的敬仰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我晚惭初学,公才又壮年",诗人自谦自己学识尚浅,而陈伯量却正值才华横溢的壮年时期,对比之下流露出对友人的钦佩。"同盟觉山寺,共饮玉溪泉",回忆两人曾一同在觉山寺共饮佳泉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薄宦身常隔",暗示了陈伯量可能因官职微小而生活奔波,与诗人少有相聚的机会。"高怀骨易仙",赞扬陈伯量高尚的情操,仿佛他的精神已接近仙人般超脱。然而,"伤心风作恶,不助过湖船",诗人感叹风势恶劣,未能帮助陈伯量顺利渡过难关,暗指友人的离世,令人悲痛不已。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哀而不伤的挽诗,通过描绘与陈伯量的交往和对其品格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去朋友深深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陈伯量挽诗二首(其一)

朴茂开城府,师资足楷模。

官卑虽晚境,子仕却亨途。

不酒陈惊座,无金疏大夫。

何人碑有道,老手看慈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使君见示鹿鸣诗走笔奉和

眼明及见决科文,发策当书第一勋。

八句催行歌白雪,一言合意定青云。

君今去亦朝天上,主圣还须对夜分。

遥想朱华传敕处,九重春色醉朝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使君领客访湖庄分简斋茂林当日映群贤之句得群字

风流人物总能文,洗我榛芜久离群。

意气扫除投老障,浩歌惊起住山云。

风迎小队春三月,天与湖庄景十分。

七子赋诗皆宠武,刳肠犹不报慇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使君黄秘书上印有期闻严召已得好语赋唐律送之

五十莱衣宦海荣,每将忠谠报平生。

暂分竹去宽宵旰,又赐环归近圣明。

人物渺然须引类,东南竭矣愿休兵。

功名自重囊中物,感悟从来看积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