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遗寄示雨中小雄山观瀑游记并诗率和二绝(其二)

诗来风雨绕心魂,知是泉喧是竹喧?

不及山人王友石,一邱送老便成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观瀑的情景,诗人将自然界的风雨与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幽静的意境。

首句“诗来风雨绕心魂”,开篇即点明了风雨与心灵的紧密联系,仿佛诗本身便是这场风雨的载体,触动着诗人的心灵深处。风雨不仅外在于自然,也内化为诗人情感的波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次句“知是泉喧是竹喧?”则通过设问的方式,引人思考。在这场风雨之中,究竟是泉水的喧哗还是竹叶的摇曳更吸引着诗人的注意力?这一疑问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后两句“不及山人王友石,一邱送老便成村。”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表达了对山人王友石的羡慕之情,认为与其在繁华世界中度过余生,不如像王友石那样,在一个小村庄里度过晚年,与自然为伴,享受简单而纯粹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在风雨中寻找心灵的归宿,追求简朴而真实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和石遗登海天阁诗

爱山每结庐,两奥此一旷。

檐摩绝顶云,栏俯隔江嶂。

来薰带野绿,上月挟溟涨。

松涛下方作,岩壁左右障。

凉燠俱有宜,昏旦各殊状。

永怀独寤宿,失笑总幻妄。

君诗猥见及,吾阁幸无恙。

遥知倚杵忧,尽人凭阑望。

石泉细自滴,瓯茗冽可饷。

不似涧瀑喧,试枕百尺上。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十一月十八日同爱苍看雪江亭作

君昔觞我江亭春,苇海涨绿风日新。

一寒千里今集此,避面西山如畏人。

是何世界费装饰,水帝屑玉龙辇银。

麦田尺泽慰情耳,苦矣无褐周馀民。

故知重阴例凛厉,幸毕虞袝宵达晨。

苍梧之哀天所吊,波及同轨攀号臣。

皑皑万顷洗泪睫,风起不挂城坊尘。

墟头一醉行复别,冥鸿泥迹何新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徐梧生

眼看宫树雪纷披,犹抱冬心拱赤墀。

避世已成终老计,识君偏失盛年时。

君民尧舜谁曾见?治乱开天颇有知。

赐沐亦思共幽讨,西山何日转春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月华贝勒招赏庭梅(其一)

阅遍冰霜占断春,凤城从未有双身。

不须勤举飞英白,满院幽香已醉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