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三首(其二)

快雨新妆,嫩泥香润,绛河明照铜街静。

小车油壁夜深来,瘦鞋痕在青苔径。

小褪蕉衫,虚堂凉沁,惜花人惜花同病。

悄携银烛照纱窗,画帘微漾茶烟影。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雨后夜晚的静谧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意境。

首句“快雨新妆”,以“快雨”形容雨后的清新,仿佛给大地换上了一层新装,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嫩泥香润,绛河明照铜街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湿润的泥土散发出的香气,以及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街道,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小车油壁夜深来,瘦鞋痕在青苔径”,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小车缓缓而来,留下轻盈的痕迹在青苔覆盖的小径上,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里不仅描绘了场景,也隐含了人物的活动,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接下来,“小褪蕉衫,虚堂凉沁,惜花人惜花同病”,描述了穿着轻薄蕉叶制成的衣物,在空旷的厅堂中感受到的清凉,与爱花之人对花的怜惜之情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慨。

最后,“悄携银烛照纱窗,画帘微漾茶烟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轻轻携带银色蜡烛,照亮纱窗的情景,窗帘轻轻摇曳,茶烟在光影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雨后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三首(其三)

小队清游,凤城西近,古松凉合禅关静。

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

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

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南柯子

病久香都减,愁多梦转加。秋深寒蝶独无家。

风露帘前分与一丛花。洒泪和杯洗,含颦借烛遮。

清歌一曲换年华。何况听歌人亦滞天涯。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雨霖铃

蛩声初咽,正尊前话,竹下凉夕。

回头恨事如水,相怜倦旅,伤心愁说。

等是巫山一现,奈云散愁结。

望隐约天上银河,浅浅情澜几时竭。

瑶华分是伤摧折,更难堪、未落人先别。

秋千院落何处。萤火点、晚花如雪。

镜破珠沉,一样红笺芳讯都绝。

只梦里还道相思,泪满罗襟月。

形式: 词牌: 雨霖铃

月下笛

流水桃花,除非别有,洞天深处。

层林略彴,仿佛青山峡川路。

年年溪水春来长,办舴艋、全家稳住。

只新词琢就,眠香擪笛,翠蛾闲谱。烟侣今何许。

望天际、汀洲渐惊鸥鹭。渔蓑典否。几时收枻归去。

临风一弄沧浪曲。早拍醒、绯霞万树。

待扫团篷,又怕轻红坠雨。

形式: 词牌: 月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