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雷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于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春天的雷声迟迟不来,秋天的雷声却响个不停。
长久干旱无雨,连日阴晴不定。
昨晚仙女欢笑,目光闪烁如星。
雷公和雨神自行决定天气变化,明确号令。
天气的变化由天决定,荒谬的想法源于五行理论。
太阳月亮无需进食,怎能关心人间农耕。
即使房屋屋顶破败,地底仍有菌类生长。
损害一方以补益另一方,人情世故难以衡量。
在尧的时代也有洪水,但用禹的方法才得以治理。
百姓怀念尧的仁德,常在日常饮食中体现。
就像我们的君主心意,迅速行动以平定水患。
水衡官员虽尽力,但不会与风雨相争。

注释

春雷:春天的雷声。
秋雷:秋天的雷声。
玉女:古代神话中的仙女。
诞妄:荒谬的。
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下土:指人间。
地菌:地下的菌类。
尧时:古代贤君尧的时代。
星火:比喻迅速的行动。
水衡: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水事。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秋雷》,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春雷不发、秋雷不息的自然现象,寓言人事和社会的变迁。诗人以雷公和雨师为象征,表达上天的号令和自然法则,指出世间万物的盈亏损益皆由天定,人类无法干预。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揭示了季节更替中的雷鸣规律;"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反映了天气的极端变化。"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运用神话元素,暗示上天的喜怒无常。接下来,诗人借雷公雨师之说,强调天道无私,"损彼以益此",暗示社会公正的重要性。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提及古代治水的典故,表明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黎民思尧仁,往往见于羹",表达了对圣君仁政的怀念。最后,诗人以"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结尾,寓意君主虽有治理之心,但不会与自然之力相抗,而是顺应天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深刻,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种胡麻

悲哀易衰老,鬓忽见二毛。

苟生亦何乐,慈母年且高。

勉力向药物,曲畦聊自薅。

胡麻养气血,种以督儿曹。

傍枝延扶疏,脩筴繁橐韬。

霜前未坚好,霜后可炮熬。

诚非腾云术,顾此实以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种药

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

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

当须斸其根,以遂素所惬。

野箨包旧土,远置风雨捷。

故本含新芽,枯莛带空荚。

植虽乖地势,培壅得专辄。

冬谁论臭香,春定引蜂蝶。

岂惟识草木,庶用补羸苶。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种碧映山红于新坟

年年杜鹃啼,口滴枝上赤。

今同苌弘血,三岁化为碧。

因移新冢傍,颜色照松柏。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

袁州太守蓬山客,来过卢家寻怪石。

卢家百物今已空,唯石难移留旧迹。

埋没尚存三四分,雨淋日炙如皴皵。

太守恻然呼健儿,荷锄秉锸争来役。

健儿掘土不为坚,旋旋剜沙见圭隙。

渐奇渐异人忘劳,更索更深知几尺。

瘦峰削出嵩华骨,虚窍凿破蛟螭额。

千指曳绳车四轮,击鼓助力归东陌。

东陌东头湖水傍,黄泥洗尽何苍碧。

故宅愈冷东湖喧,贵贱竞观无碍隔。

太守自怜坚直心,爱少憎多屡遭谪。

南至苍梧及桂林,名山遍访无穷僻。

所宜厌惯不入眼,向此歌吟尤爱惜。

我思永叔滁阳时,大誇古翠菱溪获。

作诗远寄予与苏,高唱相随无节拍。

今知贤人趣向同,玩好托情亡俗格。

建康从事胡公疏,一见诧君如李白。

雄才落笔泻天河,缀韵孤清仍险窄。

入探虎穴谁为难,辞通造化方能敌。

殿后吾虽胆力强,独鞭疲马终无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