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蝉》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微躯定谁恨,清啸不知劳”,以蝉的微小身躯引出对生命的疑问,蝉的清啸似乎在诉说自己的快乐与自由,却不知其中蕴含的辛劳。这里诗人借蝉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思,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颔联“屈宋悲秋苦,夷齐卧隐高”,引用了屈原和宋玉(屈宋)以及伯夷和叔齐(夷齐)的故事,将蝉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联系,通过对比,突出了蝉在秋天的哀愁与坚韧。屈宋在秋天的悲苦中吟唱,而夷齐则选择隐居,追求精神的高洁。这里诗人借蝉寄托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颈联“风林含咽绝,露叶动萧骚”,描绘了蝉在风中的境遇,风吹过树林,仿佛连蝉的鸣叫都变得低沉,露水打在叶子上,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一景象既表现了蝉生存环境的艰难,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复杂。
尾联“何必催摇落,人今已二毛”,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人生易老,岁月无情。蝉的生命短暂,最终会凋零,人亦如此,岁月催人老,两鬓斑白。这里诗人借蝉的生命周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有限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易逝、年华不再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的生活状态,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无情。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