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其四)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翻译

我悠闲地做着远方的梦,此时正是南方深秋的季节。
广阔的江山笼罩在寒冷的暮色中,芦苇丛深处停泊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在明亮的月光下楼阁中回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煜的《忆江南》之四。从这短短的八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遥远而美好的南国秋景的深切怀念。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两句,设定了一个柔和、悠长的情境。"闲梦"暗示着诗人的心情是悠闲且有些迷离的,而"南国"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也象征着美好与温暖。而"正清秋"则具体描绘出一个季节,秋天,这个时节在中国文学中常常与收获、成熟以及一些淡淡的忧伤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的两句 "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则是对南国清秋景色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千里江山"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时间概念,暗示着诗人对这片土地的长久记忆和深情。而"寒色暮"则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秋天的傍晚,阳光逐渐消退,一切景物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冷色之中,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芦花深处泊孤舟"则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投射,那孤独的小舟,不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吗?

最后两句 "笛在月明楼",则是一个声音画面和光线画面的完美结合。在这个月色清亮、光影交错的夜晚,一个隐约的笛声从高楼飘逸而下,这不仅是对听觉的一种享受,更是一幅动人的音画,它让人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国秋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投射,勾勒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它不仅展示了李煜词作中特有的柔美与淡远,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忧伤和孤寂感受。

收录诗词(72)

李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字:重光
  • 号:钟隐
  • 生卒年: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长相思(其一)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长相思(其二)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形式: 词牌: 后庭花破子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形式: 词牌: 阮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