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其二)

望里仙踪渺,烟霞沧海东。

径迷丹灶外,人转大还中。

虬偃千林日,鸾吹一夕风。

停骖迟太姥,蓝水洗尘容。

形式: 古风

翻译

遥望仙人的踪迹在远方,烟雾霞光中的大海东边。
路径迷失在炼丹炉之外,人们转而进入修炼的大还之中。
千年古松在树林中静立,凤鸣声在一夜清风中回荡。
停下马车,期待在太姥山停留,用蓝色的溪水洗净尘世的容颜。

注释

望里:从远处。
仙踪:仙人的踪迹。
渺:遥远。
烟霞:云雾和彩霞。
沧海:大海。
径迷:路径迷失。
丹灶:炼丹炉。
大还:道教修炼术语,指大还丹或修炼过程。
中:之内。
虬偃:古松弯曲。
千林:大片的树林。
鸾吹:凤凰鸣叫,象征吉祥。
一夕风:一夜清风。
停骖:停下马车。
太姥:太姥山,道教名山。
蓝水:蓝色的溪水。
洗尘容:洗净面容。

鉴赏

这首宋诗《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其二)》是陈嘉言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道路上遥望太姥山的景象。首句“望里仙踪渺”,展现出太姥山如仙人足迹般遥远而神秘,引人遐想。接着,“烟霞沧海东”描绘出山势在云雾缭绕中隐没于东海之滨的壮丽景色。

“径迷丹灶外”暗示了道教修炼的传说,诗人似乎迷失在通往丹炉(道教炼丹之地)的幽深小径上,增添了神秘色彩。“人转大还中”则暗指道教的修炼过程,可能是指诗人内心也在寻求返璞归真、超脱尘世的境地。

“虬偃千林日,鸾吹一夕风”运用了神话意象,形容树木如龙蛇盘曲,夜晚则有凤凰般的乐声随风飘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最后两句,“停骖迟太姥,蓝水洗尘容”,表达了诗人对太姥山的留恋与敬仰,希望在此停留,以山间的清泉洗涤心灵上的尘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姥山的仙境景象和道教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超然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收录诗词(9)

陈嘉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蒋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其一)

问俗驱王事,斋宫耐可期。

寒花明绛节,孤月映摩尼。

缥渺浮虚廓,苍茫弄晚曦。

三山如可接,莫遣汉臣归。

形式: 古风

题太姥墓

吾闻尧时种蓝妪,世代更移那可数。

帝尧朽骨无微尘,此閒犹有尧时墓。

墓中老妪知不知,五帝三王奚以为。

狼贪鼠窃攫尺土,窾木未枯已易主。

君不见仙人掌,分明指取青天上。

骑龙谒帝大罗天,不逐华虫挂尘网。

又不见石棋盘,人去盘空局已残。

当时胜负此何有,争先夺劫摧心肝。

请君绝顶试飞舄,左望东瓯右东冶。

山川不见无诸君,但见烽烟遍郊野。

野老吞声掩泪哀,茫茫沧海生蓬莱。

形式: 古风

游霍童(其二)

藤上老猿欲堕,松间野鹿相随。

苔藓绿埋丹灶,桃花红染金锤。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游霍童(其一)

洞寻黄鹤白鹤,峰过大童小童。

杖底泉声滴沥,水边树色空濛。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