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衡照的《游南山》,描绘了作者游览南山时所见的奇特洞穴景象。首句“一洞豁然敞,一洞窈然曲”以对比手法展现了两个洞穴的特点,一个开阔明亮,一个深邃曲折。接下来通过“愁猿不敢啸,倒挂白蝙蝠”,营造出神秘而静谧的氛围,连愁绪深重的猿猴都不敢发出声音,只有蝙蝠倒挂在洞壁。
“日色秋苍凉,余映散岩谷”描绘了秋天阳光透过洞口洒下的冷寂光影,映照在岩石和山谷间,显得凄美而宁静。诗人运用“混沌凿不死,妙手剜其腹”的比喻,形容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这奇妙的洞穴景观,仿佛是巧匠精心雕刻。
“中空嵌玲珑,乱占莓苔绿”进一步描绘洞穴内部的结构,空洞中隐藏着精致的石质纹理,莓苔随意生长,增添了生机与野趣。诗人以自我入诗,“我来白云飞,我去白云宿”,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最后两句“一我一白云,都在石佛目”寓意深远,将自己与飘渺的白云相提并论,仿佛被石佛默默注视,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南山的幽深之美和诗人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