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登清源山望海,醉后作

去年登山近重九,今朝登山属端阳。

流光冉冉何太速,前度木叶今青苍。

青苍满径径屈曲,盘空高陟恣遥瞩。

南风吹上蜕岩颠,俯视沧溟如一粟。

沧溟尽处是吾家,当日龙舟斗水涯。

邻曲馈来九子粽,闺房绣出五时花。

瀛洲盛事分明在,谁料桑田变沧海。

蓬根流落客怀悲,梓里凄凉风俗改。

凭高东望思无穷,回首西山落日红。

座上非无佳客在,眼前休放酒杯空!

酒樽入手万虑绝,诸蛮山水樽前列。

坐爱风光胜故乡,何辞酩酊酬佳节。

玉壶酒尽动归心,下山大笑发狂吟。

吟声飘荡入云际,化作诸天鸾鹤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林朝崧所作的《五日登清源山望海,醉后作》。诗中,诗人以登山为线索,将去年与今年的重阳和端午两个节日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时光流转之快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联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登山时间,感叹时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山径青苍、蜿蜒曲折,以及登高远眺时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人借南风、沧海和龙舟等意象,寓言世事变迁,昔日热闹的节日场景已成过往。

中间部分回忆起家乡的端午习俗,邻居赠送粽子,闺房绣制节日花卉,然而这些美好的记忆与眼前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伤于人事的变迁和故乡风俗的凋零。登高远望,诗人思绪万千,回首西山落日,更显孤独与怀旧之情。

尾联诗人借酒浇愁,沉浸于美景之中,忘却忧虑,尽情享受当下的风光,甚至醉后吟唱,其声音融入云霄,仿佛与仙鹤同鸣,表达了对佳节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又有对故土民俗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人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70)

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 字:俊堂
  • 号:痴仙
  • 籍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
  • 生卒年:1875-1915

相关古诗词

怀梁子嘉

九州何太窄,无地置梁君。

去矣辞乡国,飘然逐海云。

扶桑观日窟,弱水觅仙群。

若遇羡门子,骑龙避世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戏作醉中哭笑歌

哭莫哀于嗣宗,笑莫善于士龙。

千秋哭笑推二公,我窃其技逃酒中。

酒中世界无纤尘,苍天为室地为茵。

日月为煊烛,云霞为衣巾。

风伯吹我垢,雨师沐我身,昆崙玄圃栖我神。

浑浑噩噩,厥境幽独,俯视人寰,可笑可哭。

佩锵锵,冠峨贩。筋骨束,性真磨。

修饰边幅,顾影自豪。拜跪俯仰,有如桔槔。

黄标紫标,一心贪恋。狗苟蝇营,至死不变。

名利如钓,痴人入钓。察其情形,可发一笑!

富家大贾,玉楼金屋。婢仆厌文绣,犬马厌梁肉。

谁怜饥寒人?枕藉死山谷。厝大积薪,人谓不然。

大声疾呼,反怒其颠。古风变改,世事危殆。

悲天而悯人,一哭动山海。

一哭哭不已,一笑笑不止。

哭声与笑声,喧聒旁人耳。

旁人耳聒旁人嗤,我聒旁人我不知。

曹腾又入酒中地,不使旁人知我哭笑意。

形式: 古风

秋日杂兴(其一)

旅舍无尘事,贪閒户不开。

风吹残暑退,雨逐早秋来。

梦里家山远,诗中节序催。

鸣蝉与落叶,并使客心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日杂兴(其二)

无策济时艰,悲秋晋水间。

风鸣城外杵,木落雨中山。

鲤郭花如霰,蚶江月似环。

异乡饶景物,聊足慰疏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