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名为《挽邹帅母叶夫人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哀思之情的挽歌。
"昨依绿水芙蓉幕,得傍华堂萱草阴。"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环境氛围,通过“绿水”、“芙蓉幕”、“华堂”和“萱草阴”的意象,营造出一片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景色。这里的“昨依”表达了一种回忆之情,仿佛诗人在述说着与逝去亲人共度时光的情景。
"座末识裳蒙眄异,羹馀分颍念恩深。"
这两句则转入对逝者的怀念之中。“座末”可能是指逝者生前所坐之处,而“识裳蒙眄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衣物的依恋与不舍,甚至在这些物件上寻觅逝者的影子。"羹馀分颍念恩深"中,“羹馀”可能是指祭祀之食,而“分颍”则意味着分享或分配,这里可能是在述说对逝者恩情的回忆,通过共享祭品来表达共同哀思。
"巢庐正洒莱衣泪,传驿俄惊楚些音。"
这两句诗中,“巢庐”通常指古代墓葬之地,而“正洒莱衣泪”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逝者墓前洒泪哀悼的场景。“传驿俄惊楚些音”可能是在描述听到关于逝者的消息时所产生的震惊和悲痛之情。
"二母生荣虽迥别,天寒陟屺一般心。"
最后两句诗中,“二母”可能是指逝者与诗人共同的亲人,如祖母或继母等,而“生荣虽迥别”则表达了即便逝者已去,但对其恩情仍然铭记在心。“天寒陟屺一般心”则通过外部环境的描述(如严冬的寒冷)来比喻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思,强调了诗人哀思之深切。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精致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沉哀思以及对逝者恩情的不忘。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物件的细致描写,诗人将内心复杂的情感转化为文字,从而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