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州挽词二首(其二)

礼数最优徐孺子,风流不减谢宣城。

那知此别成千古,未信斯言隔九京。

落日松楸阴隧道,西风箫鼓送铭旌。

善人报施今如此,陇水长寒呜咽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徐孺子的礼仪最为周全,他的风度并不逊色于谢宣城。
谁曾想这次离别竟成永诀,没想到这番话竟成了生死相隔的誓言。
夕阳下,松柏笼罩着墓道,秋风吹过,箫鼓声中护送着灵柩。
善良的人如今的回报如此感人,连陇水也发出悲凉的呜咽声。

注释

徐孺子:指徐稚,东汉时期有德行的儿童,以礼让闻名。
风流:形容人的风采和才情。
谢宣城:谢朓,南朝齐代著名诗人,以文采风流著称。
此别:此次分别。
九京:古代对地下世界的通称,此处指死亡。
落日:傍晚的太阳。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墓地。
铭旌:古代丧葬时挂在灵柩前的旗子,上面写有死者的名字。
善人:品德高尚的人。
陇水:泛指边远地区的河流,此处可能象征远方或哀思。
呜咽:形容声音悲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悼念李濠州(李之才)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黄庭坚首先赞扬了李濠州的礼仪风度,将他与东汉名士徐孺子和南朝文人谢灵运相提并论,暗示其高尚品格和文采风流。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两人永别的感慨,认为这次分别竟成永诀,令人难以置信他们从此阴阳两隔。

“落日松楸阴隧道”描绘了凄凉的送葬场景,夕阳下松树和楸树下的墓道显得格外寂静,西风吹过,伴随着哀伤的箫鼓声,为亡者送行。最后,诗人感叹善人的美德如今得到如此厚重的回报,然而他的离世却让人心生悲凉,仿佛听到冰冷的陇水发出低沉的呜咽,增添了挽歌的哀伤气氛。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李濠州的赞美和对其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情缅怀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李濠州挽词二首(其一)

循吏功名两汉中,平生风义最雍容。

鱼游濠上方云乐,鵩在承尘忽告凶。

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

百年穷达都归尽,淮水空围墓上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社日奉寄君庸主簿

花发社公雨,阴寒殊未开。

初闻燕子语,似报玉人来。

遮眼便书册,挑聋欺酒杯。

传声习主簿,勤为拨春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秀江亭

因循不到此江头,匹马黄埃三十秋。

旧舍只今人共老,清波常与月分流。

羡君潇洒成佳趣,感我凄凉念旧游。

沽酒买鱼终不负,何时相与泛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