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舒位所作的《书壮悔堂文集诗后》。诗中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思与感慨。
首联“梁园宾客杳难追,一卷名山欲付谁”,诗人感叹古代文人聚会的盛况已不可追寻,想要留下一卷名山大川的文集,却不知该交给何人。这里运用了典故,梁园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游宴之地,此处借指古代文人的聚会场所。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华绝代的怀念以及对现代文坛凋零的感慨。
颔联“南部烟花歌伎扇,东林姓氏党人碑”,进一步描绘了古代文人与歌伎、东林党人的交往,以及他们留下的历史痕迹。南部烟花象征着古代文人与歌伎之间的风流韵事,而东林党人则是明代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姓氏被刻在碑上,成为历史的见证。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古代文人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复杂性。
颈联“平原试望江淹恨,故国深知宋玉悲”,诗人借用江淹和宋玉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遭遇不幸命运的同情。江淹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赏识,但后来因政治原因而遭贬谪;宋玉则以才情著称,但一生仕途坎坷。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寄托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命运多舛的感慨。
尾联“公子世家文苑传,斯人一出竟何为”,诗人将话题转向自身,表达了对自己能否像古代文人那样留下文苑佳话的疑问。这里的“公子世家”既指古代文人出身名门,也暗含对自己身份的谦逊自评。最后一句“斯人一出竟何为”则表达了对个人价值和命运的深思,以及对能否在文学史上留下印记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和命运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精神的敬仰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历史人物的比喻,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