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捷

闻说官军取乞訚,将军旂鼓捷如神。

故知无定河边柳,得共中原雪絮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听说官军已经攻下了乞訚城,将军的旗帜和战鼓如同神速般胜利。
由此可知,无定河畔的柳树也能经历春天,就像中原大地飘落的雪花一样

注释

官军:朝廷的军队。
乞訚:地名,具体位置未知,此处代指战场。
旂鼓:旗帜和战鼓,古代指挥战争的工具。
无定河边柳:无定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古人常以柳树象征离别和变迁。
中原: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指代和平的故乡。
雪絮春:形容春天雪花纷飞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军事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闻说官军取乞訚”一句,通过“闻说”表明诗人并未亲临其境,而是通过传闻得知官军取得了某地(乞訚)的胜利。这里的“乞訚”通常指的是边疆地区或战略要地。

“将军旂鼓捷如神”一句,形容官军的将领在战争中的英勇和迅速,如同神灵一般,使人敬畏。"旂"是古代用作军旗的丝绸织物,而"鼓"则象征着战争的节奏和士气。

“故知无定河边柳”一句,借用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变化。"故知"意味着由此可知,“无定河边柳”暗示了战争胜利后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美丽,与动乱前的荒凉形成对比。

“得共中原雪絮春”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和平时期的景象。“得共”意味着能够共同享受到,“中原雪絮春”则是形容战后大地回春,曾经被战争覆盖的土地现在覆盖着如棉花般的白雪,而这也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将军事胜利转化为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束、国家统一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热切期盼。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闻洮西捷报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

露布朝驰玉关塞,捷烽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相期结书社,未怕供诗帐。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送牛尾狸与徐使君

风捲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

泥深厌听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

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

殷勤送去烦纤手,为我磨刀削玉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冬暖

冬令偷春多得暖,灞桥无思可吟诗。

江梅一树都开遍,不问南枝与北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