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跂所作的《用公允韵送介叔东归》。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曾曳长裾何处门”,以“曳长裾”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友人过去在官场或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暗示其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然而,“何处门”则透露出一种迷茫与失落感,似乎在问友人过去的辉煌是否还有归处。
“楚声悲壮不堪闻”一句,运用楚辞的风格,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哀伤之情。这里的“楚声”不仅指友人的离别之音,也暗含了对友人过去成就的怀念与惋惜。
“侵陵急景东都雪,触忤新愁南浦云”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象征性地表达了时间的紧迫与变化的无常。东都的雪和南浦的云,既是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生旅途中的转瞬即逝与难以预料。这里既有对友人未来路途艰难的担忧,也有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未信书生歌岳岳,要令天子禅云云”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与期望。书生的“歌岳岳”象征着友人的雄心壮志与高远理想,而“天子禅云云”则是对友人能够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大事的期待。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能力的认可,也蕴含了对友人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与困难的担忧。
最后,“少年持许今安在,拭目翱翔鸳鹭群”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现状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期待。这里“少年持许”既是对友人年轻时抱负的回忆,也是对友人现在处境的疑问。而“拭目翱翔鸳鹭群”则寄寓了对友人能够克服困难、展翅高飞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描绘,以及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未来的无限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