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醉后漫书二首(其一)”为题,出自明代诗人苏葵之手。全诗以酒醉后的思绪为主线,描绘了诗人对人生、世态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首句“闲看秋水思飘然”,诗人以闲适的目光注视着秋水,内心却飘然而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接着,“蕴括洪纤一掬天”,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包容与理解,无论是宏大还是细微的事物,在他眼中都如同掌中之物,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荣辱自来还自去,利名谁后更谁先”两句,直指人生的无常与世态炎凉,强调了荣辱、利名都是自然更替的过程,没有永恒的得失。这种超越功利、淡泊名利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
“倾残竹叶消今日,吟到梅花又一年”则通过饮酒与赏梅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竹叶的残缺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梅花的再次绽放,则预示着新年的到来,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希望。
最后,“若个世人真识我,半如酸子半如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的不解与自我认知的矛盾。他认为,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或许只有自己,而世人可能既把他视为酸腐之人,又视他为超凡脱俗的仙人,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评价的复杂感受和对个性独立的坚持。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