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四日纪事二首(其一)

十载艰虞为主恩,居夷避世两堪论。

一时平地氛尘满,几叠幽山雾雨翻。

晓涧哀泉添热血,暮烟衰草送归魂。

到头苦节今方尽,莫向秋风洒泪痕。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郭之奇的《八月初四日纪事二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历经十年艰辛,为国效忠的情感。首句"十载艰虞为主恩",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自己所经历苦难的坚韧,即使身处异乡,也时刻不忘国家的恩情。第二句"居夷避世两堪论",道出了他选择隐居以保全气节,这在动荡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接下来的两句"一时平地氛尘满,几叠幽山雾雨翻"描绘了战乱的景象,尘土飞扬,连绵的山峦也被风雨搅动,象征着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寓言,表达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晓涧哀泉添热血,暮烟衰草送归魂",清晨的山涧泉水仿佛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傍晚的衰草与炊烟则预示着生命的消逝,诗人借此寄托对牺牲者的哀思和自己的坚守。

最后两句"到头苦节今方尽,莫向秋风洒泪痕",诗人感慨自己的坚贞终于有了结果,但仍然告诫自己不要在秋风中流露出过多的哀伤,体现出一种坚韧的自省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郭之奇在动荡时局中的家国情怀和高尚节操。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登岳麓山呈笠云长老

欲觅三乘法,来参一指禅。

人天开觉路,衣钵得真传。

水到源头活,山从雨后妍。

拈花曾示我,微笑證前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笠公禅房

阶下绿痕绿,庭前草色青。

禅心自清静,世事付苍冥。

入定猿知护,谈经鹤解听。

蒲团人坐久,问法欲忘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偶作

长啸返林壑,息心了无求。

盈虚有真宰,得失忘喜忧。

怀此得真趣,因之绝世游。

烟霞最深处,麋鹿皆吾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途中述怀

一瓶一钵暮山过,戴月孤身入薜萝。

觉路未开归路近,芒鞋空踏白云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