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冯心兰师遗像

在昔光绪中,朝政失纲纽。

哗嚣树风声,才隽竞趋走。

救时议张弛,治丝益纷纠。

利害虽深图,猎较还同狃。

先生心气平,肯綮默自剖。

乘轺肃风纪,居台慎击掊。

兢兢责名实,所措惟无苟。

戊秋肇政变,骤如翻覆手。

造膝陈谠言,琅琅动宁右。

越日膺特擢,圣慈主恩厚。

巴蜀号天府,吏风习秕垢。

褰帷历数道,爬梳穷弊薮。

治狱于公俦,榷法刘晏守。

至今循良绩,一一在人口。

直道终忤俗,超然解组绶。

继述梓庭贤,优游林下久。

鲰生昔补外,值公遂初后。

慨言为政难,往往在掣肘。

时好炫鞶帨,支离事骈拇。

固知江河下,岂料沧桑有。

劫馀重撰杖,流涕话阳九。

早饰太邱巾,竟断元亭酒。

岩岩肃遗貌,气象临泰斗。

籍湜几人存,摅悲纪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此诗《题冯心兰师遗像》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是对冯心兰师的追忆与赞颂。全诗以历史背景为引子,描绘了晚清政治动荡的景象,以及冯心兰师在其中的坚守与贡献。

首句“在昔光绪中”点明时间背景,光绪年间正是晚清社会变革的时期,朝政失序,政治混乱。接着“朝政失纲纽”、“哗嚣树风声”描绘出当时政治环境的混乱与动荡。随后,“救时议张弛”、“治丝益纷纠”则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与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诗人通过“先生心气平,肯綮默自剖”赞扬了冯心兰师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冷静与智慧,以及他对于问题的深刻洞察。接下来的“乘轺肃风纪,居台慎击掊”描述了冯心兰师在官场中的表现,他不仅严格遵守纪律,还谨慎地处理官员的腐败问题,体现了其公正无私的品质。

“兢兢责名实,所措惟无苟”进一步强调了冯心兰师在为官时的严谨态度,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追求名实相符。在“戊秋肇政变,骤如翻覆手”之后,诗人通过“造膝陈谠言,琅琅动宁右”描绘了冯心兰师在关键时刻向皇帝进谏的情景,他的直言不讳感动了皇帝。

“越日膺特擢,圣慈主恩厚”表明冯心兰师因这次进谏而受到皇帝的特别提拔,体现了其对国家的贡献得到了认可。接下来的“巴蜀号天府,吏风习秕垢”描述了冯心兰师被派往四川任职的情况,他深入地方,致力于改善当地的官场风气。

“褰帷历数道,爬梳穷弊薮”展现了冯心兰师在任期间的勤勉与努力,他亲自巡视各地,深入调查并解决地方的弊病。在“治狱于公俦,榷法刘晏守”中,诗人将冯心兰师与历史上著名的治狱能手刘晏相提并论,赞扬了他的卓越才能。

“至今循良绩,一一在人口”表达了人们对冯心兰师政绩的怀念与肯定。然而,“直道终忤俗,超然解组绶”揭示了冯心兰师因坚持正直而最终遭到世俗的反对,不得不辞官归隐。

“继述梓庭贤,优游林下久”赞美了冯心兰师在归隐后的悠闲生活,以及他对家族传统的继承。最后,“鲰生昔补外,值公遂初后”描述了诗人自己在冯心兰师去世后,回忆起与之交往的经历,感慨为政之难,以及冯心兰师对后世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冯心兰师一生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在乱世中的坚守与贡献,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孙师郑以感逝诗徵题诗分甲乙二集辛亥后不仕者入甲集出仕者入乙集大半亦我师友也二首(其一)

载鬼一车逢故友,北江奇语剧堪悲。

山阳笛与西州泪,况际沧桑此一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孙师郑以感逝诗徵题诗分甲乙二集辛亥后不仕者入甲集出仕者入乙集大半亦我师友也二首(其二)

一卷分明是诗史,仁者见仁智者智。

盖棺论定夫何言,他日听君作位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寘]韵

为秦亮工题费晓楼画东坡参禅图卷

画中东坡是主人,题诗意多在琴操。

兼金价因晓楼笔,信乎人各徇所好。

当日黄州一秃翁,文章事业空兀奡。

贤豪失意说皈依,妇人醇酒同无告。

个中勘破让蛾眉,竟著田衣风月扫。

费生妙笔得神气,颊毫眉妩皆精到。

位置荒山野筱间,忘却春风有寒燠。

荣枯悟后见此境,正如木落潭清潦。

秦郎爱画亦能画,每获异迹辄相报。

谈禅论画吾茫然,自笑题诗殊柄凿。

形式: 古风

雨中集法源寺看丁香示右衡惺憔两同年

闭门常听寺楼钟,近局芳时偶涉纵。

雨蕊烟梢如掩抑,佛香梵呗与从容。

朋游代谢一尊酒,世事生枯百岁松。

幻取花枝归坐对,故应怀抱向人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