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采石蛾眉山

一岛烽烟斡怒流,燃犀捉月两悠悠。

蛾眉中划三千丈,不著人间半点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一座岛屿上烽火弥漫,愤怒的水流涌动,燃犀捉月的景象显得悠长而深远。
在那美丽的眉毛之间,似乎划出了一道长达三千丈的痕迹,却未沾染人间丝毫忧愁。

注释

烽烟:战争中的烽火,象征冲突。
斡怒流:形容水流汹涌,象征激荡的情绪。
燃犀捉月:古代神话中的故事,点燃犀牛角照亮月色,这里比喻深思或探索。
蛾眉:女子美丽的眉毛,代指女性。
三千丈:夸张的手法,表示极长的距离,象征深远。
愁:忧虑、烦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动人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超脱尘世、胸怀壮阔的情感世界。

“一岛烽烟斡怒流”,开篇便以一个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意象引入,岛屿间升腾的烟雾宛如战鼓般激昂,让人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爆发。这个画面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壮观,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可能是对某种社会现实的不满或是不平。

“燃犀捉月两悠悠”,接下来的这句,通过燃烧着的犀牛角与天上明月的交织,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悠长静谧的氛围。犀牛角在这里象征着力量和坚韧,而月亮则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了清净与孤寂。

“蛾眉中划三千丈”,这一句中的“蛾眉”指的是山势蜿蜒如同美女的蛾眉,此处借用来形容山川的优美和蜿蜒曲折。“不著人间半点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摆脱了一切世俗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结合两种不同的意象——激昂与静谧、力量与美丽——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宏大自然时所获得的心灵净化与超脱。

收录诗词(162)

无名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峻极中院法堂壁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慢腾腾地热烘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鸳鸯浦溆图

睡足鸳鸯各欲飞,水花攲岸两三枝。

多情公子因乘兴,写出江春日暖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许道士房

凉蝉乱叫朝暮雨,独鹤不迷前后山。

芎叶煮汤胜茗碗,栗花然火称松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寝宫诗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过,东风吹泪洒昭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