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修行者,以雪白的鬓发和垂腮的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修行的深邃。他饮用了长生不老药的半杯,既是对长寿的渴望,也是对精神境界追求的隐喻。枸杞与莲花的意象,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纯净与修行者的觉悟,前者在岩石下似乎听到了吠声,后者曾在烈火中绽放,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坚韧与超脱。
函关的青牛渡过,以及天竺的白马来驮经,这两句引用了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对于古老智慧的追寻与传承。函关,即函谷关,是古代通往西方的重要门户;青牛,据传为老子所乘,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传递。天竺,即印度,佛教的发源地,白马来驮经,则寓意着佛教教义的传播与弘扬。
最后两句“道眼同归无物地,也知明镜本非台”,表达了修行者对于道的理解与追求。道眼,即洞察宇宙真理的眼睛;无物地,指的是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明镜,比喻心灵的清澈与纯净,而非实体的镜子。这两句诗揭示了修行者最终的目标——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宇宙真理的领悟,实现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