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打新荷.伏日连雨,清冷如深秋,漫成一阕,即元遗山《小圣乐》也。壬寅七月三日

水绿平池,又柳疏蝉断,花亸莺娇。

四檐鸣玉,急响入芭蕉。

未落银床一叶,甚秋色、西来如潮。

断又续,似银河化泪,湿遍鲛绡。

今年轻容早换,任斑斑点点,暮暮朝朝。

马上楼上,两处唱潇潇。

自别苏州画舫,算祇为、吴娘魂销。

绣被底,今宵骤寒,应是秋宵。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清冷的画面。"水绿平池,又柳疏蝉断,花亸莺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塘水面的碧绿,稀疏的柳树和断续的蝉鸣,以及娇弱的莺鸟。接着,"四檐鸣玉,急响入芭蕉",形象地写出雨滴敲击屋檐和芭蕉叶的声音,犹如玉珠落盘,清脆悦耳。

"未落银床一叶,甚秋色、西来如潮",诗人运用比喻,形容雨势之大,仿佛秋意从天边涌来。"断又续,似银河化泪,湿遍鲛绡",进一步强化了雨势的连绵不断,仿佛银河之水倾泻,湿润了鲛人的薄纱,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下半部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今年轻容早换,任斑斑点点,暮暮朝朝",表达对青春易老的感慨。"马上楼上,两处唱潇潇",通过马蹄声和楼上传来的歌声,传达出离别的哀愁。最后,"自别苏州画舫,算祇为、吴娘魂销",借苏州的画舫和吴娘的传说,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结尾"绣被底,今宵骤寒,应是秋宵",暗示了雨后的夜晚温度骤降,如同秋天一般,诗人借此寓言自己的心境,凄凉而深沉。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樊增祥的才情。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

轻擘莲蓬,慢吹桐叶,雨余闲过西轩。

绿窗纱破,蛛网不成圆。

剩剪春罗数朵,深红色、犹沁苔斑。

重门锁,薰垆棐几,祇合一秋闲。

依然行乐地,幽阶白露,欠湿双鸳。

况画兰图障,搭柳栏杆。

一一东风絮影,伤心事、休写蛮笺。

当时月,无人看觑,空照小屏山。

形式:

玉楼春(其一)

堕鬟不耐胶青刷。珠粉细调云母滑。

两弯生翠小眉山,一寸深红长指甲。

欲眠又起添香鸭。风竹敲寒檐玉戛。

闲愁和雨上心来,味比凤州新酒辣。

形式:

玉楼春.前调韵险而新,阿频曰:“能再叠否。”凉夜趁烛疾书,更成十阕,亦老有童心矣(其二)

米家墨翠浓如刷。绿蜡捶笺麦光滑。

晚筠已卧绿沈枪,早菊未开金锁甲。

葫芦蒸烂甘如鸭。饭软蔬香银箸戛。

诗脾多为井茶清,烹点休搀姜豉辣。

形式:

玉楼春(其三)秋闰,再叠前韵

秋来枕被新梳刷。腻玉一盘蕲簟滑。

牵牛花下算归期,袖底十葱轮癸甲。

莲塘莫打能言鸭。鸳梦可禁兰桨戛。

蝶衣花虱不相饶,始信小鸾纤手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