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易备遗

谁凿混沌窍,龙马出澄渊。

笃生羲文圣,立极先后天。

三三羑所演,两两山之连。

不假人安排,自有天浑全。

咸阳烈焰起,斯文独不烟。

中更九师斸,惨于秦火然。

言湮道随裂,尔来千馀年。

皇乎钜宋兴,奎聚五珠联。

天子图出地,复钟二钜贤。

门外俨立雪,窝中闲弄丸。

数加一倍法,书得七分传。

文后不为后,羲先不为先。

呜呼中天易,锁簧透黄轩。

厥数则用六,是为归藏焉。

观象历可纪,聆凤律相宣。

芸芸茁九地,终至硕果坚。

薛野鳦未乳,鼎湖龙已仙。

敦哉司徒氏,而把五教权。

滔滔祚其海,始达溜涓涓。

韬光夏台出,拨乱南巢迁。

执中亦建中,道体无些偏。

义礼两夹持,以此裕我昆。

姓别取诸子,世号遽以千。

甲庚至丁乙,天潢衍庆源。

不幸辛也虐,竟以甲子颠。

牝晨艳方煽,太白旗已竿。

衣宝炎炎里,道器俱无存。

仁哉尔王子,独抱祭器奔。

想偕此书抱,器完道亦完。

有客皓其马,归作周之藩。

俾食豫土毛,一发千钧绵。

不然之宋叟,胡此得坤乾。

我知苍苍者,寄道于不言。

孔也商之人,宋也商之孙。

茫茫宇宙阔,斯道萃一门。

粤从两楹梦,寥寥绝韦编。

浅者胶于卜,深者痼于玄。

固哉房直日,诞矣雄入泉。

八工亮图法,百贾庄肆钱。

皮毛太初历,糟粕一行禅。

天窗两呼吸,谁契希夷眠。

极根一动静,谁悟溓翁圈。

邵程又尘土,河洛空奫涟。

翕固张之的,晦乃彰之根。

节彼雁南荡,气复合真元。

攒青华盖卓,湛碧芙蕖妍。

石乳腻昏雨,玉红绚朝暾。

孕此古心子,通身太极浑。

香如梅月咽,朱浥花露研。

吉凶扣灵蔡,消长听啼鹃。

寂虑那三画,游神这一环。

六十六十四,甲甲卦卦圆。

仰接先天后,俯超后天前。

中天此中兴,亚康节伊川。

问君易何在,庭草翠无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三易备遗》,作者是宋代的葛寅炎。诗中通过对《易经》的深入探讨,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和对易学哲学的深刻理解。诗人赞美了伏羲、文王等人的创世之功,以及《易经》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易经》虽历经战火摧残,但其内在的智慧和真理并未消亡,反而在皇宋时期得以复兴,通过多位学者的传承得以延续。

诗中运用象征和隐喻,如“龙马出澄渊”、“斯文独不烟”等,形象地描绘了《易经》的诞生与流传。诗人强调《易经》的中心思想——阴阳变化与天地自然法则,以及它在社会伦理、历法、音乐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他也批评了后世对《易经》的浅尝辄止或过度沉迷,认为真正的理解需要深入探究其根本原理。

最后,诗人以“仰接先天后,俯超后天前”总结《易经》的宏大格局,强调其在宇宙秩序中的核心地位,并以“庭草翠无边”象征易学的广大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易学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

葛寅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并堂

华圃控弦秋习射,寒窗留烛夜钞书。

良辰美景饶心事,观日相并乐起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近造浮屠之悟空者睹君谟省主给事留题诗板列楣栋间粲然可诵因摭方袍之意成拙句以寄

昔年诗板著莲宫,笔力雄豪墨彩丰。

不日三阶平国政,山僧应待碧纱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读道藏(其二)

鍊成真气发双华,还向囊中秘玉霞。

咒水夜潭龙怖剑,弄云秋岭鹤看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读道藏(其一)

仙茎屡陨三危露,真馆常开四照花。

鹊渚晓烟飞玉洞,琅池秋水接星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