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梅文明所作的《春闱报罢答寄宜甫刺史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家法无如日课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每日研读诗歌的执着与投入,将其视为家传之法,不遗余力地追求。接着,“消磨心力供詅痴”一句,揭示了这种追求过程中的艰辛与痴迷,诗人将自己全部的心力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与创作之中。
“居然古器今难卖”,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说,即便如此用心,所学之物在当今社会可能难以得到应有的价值或认可,暗含了对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价值认知不足的感慨。最后,“除却欧阳若个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只有欧阳修这样的先贤能够理解诗人的这份痴情与坚持,表达了对历史文人共鸣的渴望和对当下理解缺失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对诗歌学习的执着与外界理解的匮乏之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坚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