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月

今夕月如何,山风江水波。

升轮依岳顶,流鉴度檐阿。

光射栖乌起,寒牵鸣雁过。

纷纷羁客感,来委此宵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十六夜晚月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以及它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首句“今夕月如何”,以疑问开篇,引人遐想,月色究竟如何?接着“山风江水波”描绘出月光下山风轻拂,江面泛起层层涟漪的画面,营造出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升轮依岳顶,流鉴度檐阿”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月亮比作缓缓升起的车轮,依附在山峰之巅;同时,月光如同流动的镜子,穿过屋檐的缝隙,照亮了幽暗之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月光的柔和与广阔。

“光射栖乌起,寒牵鸣雁过”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动态景象。月光照射下,栖息的鸟儿被惊起,飞向远方;寒冷的月夜,南迁的大雁也因月光而显得更加清晰,它们在空中留下一道道飞行的轨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月夜的静谧与生机,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流转。

最后,“纷纷羁客感,来委此宵多”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感慨。远离家乡的旅人,在这月圆之夜,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或许是对家人的思念,或许是对自己命运的反思。月光下的夜晚,成为了他们寄托情感、思考人生的重要时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深刻融合,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检荒行田野中

秋巡躬适野,不给愧民康。

尝馌知非旨,观场愁大荒。

行间除茂草,息处就阴棠。

老稚无惊避,吾来省尔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灵溪观

自怜何所为,无事亦囱囱。

混俗因知性,过时始养蒙。

石池涵谷水,山径满松风。

欲悟观心理,桃花几树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白鹿洞见张东沙壁上留题

登高能赋者,到处有新诗。

草木留光宠,云峰发咏思。

护持山鬼力,指说野僧知。

大贤难继作,吟玩但嗟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游白鹿洞归道中作

岩壑变阴晴,归途风物清。

斜阳衔绝壁,微雨过高城。

草动含秋意,虫鸣急暮声。

明朝劳簿领,应自想兹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