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辟书既上不沾恩”,描述了诗人上书朝廷却未得到任何官职或恩赐的经历,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接着,“拂袖归来闭里门”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愤然离开官场,回到家中闭门谢客的情景,展现了他对于官场的彻底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聊取江山助篇什,尽将轩冕付儿孙。”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认为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可以激发创作灵感,而将高官厚禄留给子孙后代,体现了他对物质追求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纷纷利害真能择,扰扰光尘岂易论。”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纷扰、利益得失的深刻洞察。他认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那些表面的荣耀和光彩,其实并不容易被评判和理解。
最后,“傥使乘时拜遗补,未应千古配严尊。”诗人假设自己如果能够顺应时势,填补职位空缺,但即便如此,他也认为自己无法与古代伟大的人物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和对自己成就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