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汤和王法曹

火井传夷檄,炎洲记海隅。

仙游空诣绝,方志每多诬。

泛滥浮清沼,渊源自奥区。

洪钧从鼓橐,一气审为炉。

烈焰方焚泽,腾波盛溅珠。

沃焦难与并,执热谅谁须。

鳌抃终当钓,鲸掀会学屠。

此中胜鼎鼐,不复待樵苏。

池馆他年贵,衣冠万乘俱。

废兴仍在目,惆怅指平芜。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温汤的壮丽景象,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诗人刘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温汤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首句“火井传夷檄,炎洲记海隅”以火井、炎洲等元素,营造出温汤所在之地的地理特征,暗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接着,“仙游空诣绝,方志每多诬”则表达了对温汤传说与记载之间差异的感慨,强调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

“泛滥浮清沼,渊源自奥区”描绘了温汤的水体,既清澈又深邃,仿佛是大地深处的源泉。接下来,“洪钧从鼓橐,一气审为炉”运用比喻手法,将温汤的形成过程比作天地间的巨大鼓橐,一气凝聚而成的炉灶,形象地展示了温汤的生成原理。

“烈焰方焚泽,腾波盛溅珠”进一步描绘了温汤的动态美,火焰燃烧,波涛翻滚,珠光闪耀,展现出温汤的活力与壮观。而“沃焦难与并,执热谅谁须”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温汤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鳌抃终当钓,鲸掀会学屠”运用神话中的鳌与鲸,象征着温汤的神秘力量,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利用与开发。最后,“此中胜鼎鼐,不复待樵苏”表达了温汤作为珍贵资源的价值,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柴薪来取暖或烹饪。

“池馆他年贵,衣冠万乘俱”展望了温汤未来的繁荣与尊贵地位,成为权贵云集之所。“废兴仍在目,惆怅指平芜”则表达了对温汤命运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温汤的自然景观、历史传说、文化价值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蔡州城枕汝水寒日水涸清浅可爱原父与郡守泛舟川上甚有佳境以书垂报缅想胜游因形短什

积水寒收潦,深渊净见沙。

冷光怜玉洁,清鉴绝毫差。

鸥鸟居相乐,渔樵近有家。

济川新剡木,载石去乘槎。

树影鱼鳞密,城阴瓠子斜。

夤缘忘向背,顷刻变烟霞。

练白翻云叶,金镕荡日华。

照心同不隐,涤虑爱无邪。

客醉风吹酒,归迷斗转车。

林宗昔无暇,范蠡去空赊。

凫雁晴馀喜,波澜雪后佳。

谢塘芳草梦,依约向无涯。

形式: 排律

登东山小鲁

惟昔宣尼氏,登山俯大东。

隘然轻鲁国,不复梦周公。

洙泗秋毫外,龟蒙聚米中。

浮埃殊扰扰,斗蚁竟匆匆。

游观情应类,临河事不同。

岂将千乘富,一换舞雩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贺玉汝殿中御史

世许忠臣子,仍为宪府官。

自宜棠棣萼,复正触邪冠。

霜肃台中柏,香馀省署兰。

鹰鹯与秋劲,冰玉莹心寒。

去路邻霄汉,无人怨镆干。

流传庙廊语,耸激壮夫肝。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佚老堂为马给事题

膂力期方壮,功名付众才。

朝廷不能出,轩冕傥时来。

贤者皆知此,劳生亦念哉。

暮年均暇逸,末路忍低回。

延阁通云汉,东垣接上台。

老成宜鹤发,绝足信龙媒。

脱落经纶际,从容里地开。

图书收旧素,池籞就穿栽。

松竹依陶令,儿童戏老莱。

尚知南郡富,肯使少游哀。

讵有东家问,端思齿杖陪。

会为三径客,幽屏谢尘埃。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