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月下闻蝉》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王寂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独特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赤日黄尘没马鞍”,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开篇,赤日炎炎,黄尘弥漫,与后文的月光形成鲜明对照,营造出一种从酷热到清凉的转变感。接着,“宵征聊快月波寒”一句,描述了诗人夜晚行走在月光下的情景,月色如水,寒意渐生,透露出一丝宁静与凉爽,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与寂寞。
“饮风吸露易为足”,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满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简单的饮风吸露也能感到满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自然的亲近。最后,“何事区区口不乾”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似乎在询问自己为何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仍然感到口干舌燥,或许是在感叹世间的种种不如意,或是对生活琐碎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