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馏合刷瓶与子由

老人心事日摧颓,宿火通红手自培。

小甑短瓶良具足,稚儿娇女共燔煨。

寄君东阁闲烝栗,知我空堂坐画灰。

约束家僮好收拾,故山梨枣待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老人的心事日渐消沉,夜晚的炉火通红他亲手添柴。
简陋的炊具已足够,孩子们围炉烤火其乐融融。
我想寄给你东阁的香甜板栗,让你知道我独坐空堂满心尘埃。
吩咐家人好好整理,故乡的梨枣等着我归去品尝。

注释

心事:忧虑或思绪。
摧颓:衰败、消沉。
宿火:夜间的炉火。
培:添加燃料。
甑:古代蒸饭的器皿。
短瓶:小型陶罐。
良具足:简单但足够。
燔煨:烘烤、烧煮。
君:你。
闲烝栗:悠闲地蒸煮板栗。
空堂:空荡荡的房间。
画灰:形容心情如画中灰烬般冷寂。
约束:吩咐。
家僮:仆人。
收拾:整理。
故山梨枣:故乡的特产水果。
待归来:等待主人回来。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老人心事日摧颓,宿火通红手自培。”表达了诗人年纪已长,对于内心所蕴含的心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融,同时也描绘了一幅温暖的画面,即便是晚年,也仍然能够自己点燃生活中的火焰,保持热情和活力。

“小甑短瓶良具足,稚儿娇女共燔煨。”则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满足与喜悦。小甑(古代烹饪器皿)和短瓶虽不华丽,却能满足日常所需;稚儿娇女围绕在身边,共同享受着炉火带来的温暖,这一切都是诗人感到幸福的来源。

“寄君东阁闲烝栗,知我空堂坐画灰。”诗人通过寄送给友人的炭火(炭是古代取暖和烹饪的燃料),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温馨。同时,“空堂坐画灰”则透露出诗人独处时的宁静与自在,似乎也在通过观察灰烬来领悟生命的哲理。

“约束家僮好收拾,故山梨枣待归来。”这里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他希望自己的儿童能够节制地享受大自然恩赐的果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山水的深情,以及期待将来的回归。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平凡的家居生活场景,反映出苏轼淡然处世、乐观向上的生活哲学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焘抚勾蜜渍荔支

时新满座闻名字,别久何人记色香。

叶似杨梅蒸雾雨,花如卢橘傲风霜。

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

回首惊尘卷飞雪,诗情真合与君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

边城岁暮多风雪,强压春醪与君别。

玉帐夜谈霜月苦,铁骑晓出水河裂。

断蓬飞叶捲黄沙,祇有千林䰒松花。

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左援公孝右孟博,我居其间啸且诺。

仆夫为我催归来,要与北海春水争先回。

形式: 古风

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

白发已十载,青春无一堪。

不惊新岁换,聊与故人谈。

牛健民声喜,鸦娇雪意酣。

霏微不到地,和暖要宜蚕。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水惭。

行吟老燕代,坐睡梦江潭。

丞掾颇哀援,歌呼谁怕参。

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

白啖本河朔,红消真剑南。

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归卧灯残帐,醒闻叶打庵。

须烦李居士,重说后三三。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

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

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

吾国旧供云泽米,君家新致雪坑茶。

燕南异事真堪纪,三寸黄柑擘永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