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沙碛底

春从沙碛底,转上青天际。

霭霭桑柘墟,浮云变姿媚。

游人出暄暖,鸟语辞阴翳。

心知归有日,我亦无愁思。

所嗟独季子,尚客江湖澨。

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从沙漠的底部升起,直达青天之巅。
茂密的桑柘树林上空,浮云变换着美丽的姿态。
游人们走出温暖的环境,鸟儿们鸣叫着告别阴霾。
心中明白归期将近,我也没有了忧愁。
可惜只有我这孤独的游子,还在江湖边做客。
我千里之外占卜凤凰的到来,它何时才能翩然而至。

注释

沙碛:沙漠或荒凉之地。
霭霭:形容云雾浓厚的样子。
桑柘墟:桑柘树林,古代常用作农耕之地。
阴翳:阴暗、遮蔽。
季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处指诗人自己。
卜:古代占卜预测吉凶。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吉祥鸟,象征美好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从沙碛底,转上青天际。” 这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展开,春天的气息如同一股力量,从沙漠之下升腾而起,最终铺满了整个青天。这里不仅展示了季节更迭的壮丽景象,也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希望的象征。

“霭霭桑柘墟,浮云变姿媚。” 这两句则描绘出了春日里的自然之美。霭霭的桑树和柘树生长在宽阔的大地上,而浮动的云彩则变化多端,每一次露面都带着不同的韵味和魅力。

“游人出暄暖,鸟语辞阴翳。” 游人的出现意味着春日里人们也开始享受温暖的阳光,摆脱了寒冷与阴霾。同时,鸟儿的歌声也是春天的一个标志,它们似乎在诉说着冬去春来的故事。

“心知归有日,我亦无愁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归乡的期待和信念。虽然现在还处于旅途,但诗人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因此也就没有过多的忧愁和思考。

“所嗟独季子,尚客江湖澨。” 这里提到的“季子”可能是诗人自指,或是一个特定的人物。在这春光美好的时节,诗人感慨自己或某位朋友仍在外漂泊,没有能够享受这种美好时光的机会。

最后两句,“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则是一种对未来、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吉祥与高贵。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愿望,希望自己的理想能够早日实现,就如同凤凰般出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反映出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个人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春日晚行

门前杨柳二三月,枝条绿烟花白雪。

呼僮羁我果下骝,欲寻南冈一散愁。

缘冈初日沟港净,与我门前绿相映。

隔淮仍见袅袅垂,伫立怊怅去年时。

杏花园西光宅路,草暖沙晴正好渡。

兴尽无人楫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

形式: 古风

春风

春风吹园杂花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一杯一杯复一杯,笑言溢口何欢咍。

古人白骨生青苔,我独不饮何为哉。

何时出得禁酒国,垒曲便筑糟丘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春晴

新春十日雨,雨晴门始开。

静看苍苔纹,莫上人衣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昼寝

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扶。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