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山亭.赋杨梅

鹤顶朱圆,丰肌粟聚,宝叶揉蓝初洗。

亲剪翠柯,远赠筠笼,脉脉红泉流齿。

骨换丹砂,笑尚带、儒酸风味。谁记。

曾问谱西泠,绿阴青子。

君家几度尊前,摘天上繁星,伴人同醉。

纤手素盘,历乱殷红,浮沉半壶脂水。

珍果同时,惟醉写、来禽青李。争似。

为越女、吴姬染指。

形式: 词牌: 燕山亭

翻译

鹤头顶上朱砂圆润,丰满的肌肉如小米堆积,宝蓝色的叶子刚洗净。
亲手修剪翠绿的枝条,远方送来装在竹篮里的,泉水般的红色汁液仿佛在唇齿间流淌。
骨骼已换为丹砂般颜色,笑容中仍带着书生的酸涩风味。谁还记得。
曾经询问过西泠谱系,那绿荫下青涩的果实。
在你家宴席上,多次举杯共饮,摘取天上的繁星,陪伴人们一同醉倒。
纤细的手掌托着素色的盘子,满盘的殷红果子上下浮动,如同半壶油脂般的液体。
珍贵的水果共享时刻,只有醉酒时才能写出,来禽和青李的诗篇。
哪比得过,被越地女子和吴地佳人轻触指尖的情景。

注释

朱圆:指鹤头顶上朱砂圆润。
丰肌粟聚:形容肌肉丰满如小米堆积。
宝叶揉蓝:指叶子的颜色像宝蓝色且新鲜。
脉脉:含情脉脉,形容情感深沉。
谱西泠:可能指音乐或诗词谱系。
摘天上繁星:比喻饮酒时的豪放心情。
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细嫩。
脂水:形容果汁丰富,如油脂般滑润。

鉴赏

这首元代张雨的《宴山亭·赋杨梅》描绘了一幅精美的杨梅图景。开篇以“鹤顶朱圆”形容杨梅色泽鲜艳,如同仙鹤头顶般红润;“丰肌粟聚”则写出其饱满的果实,仿佛聚集了小米般的颗粒。接下来,“宝叶揉蓝初洗”描述杨梅叶片碧绿如玉,犹如刚洗净的蓝宝石。

诗人进一步赞美杨梅的甘美,“亲剪翠柯,远赠筠笼”,想象有人亲手采摘,装入精致的竹篮中,传递着深情。杨梅的口感被比喻为“脉脉红泉流齿”,暗示其汁液甘甜如泉,滋润人心。“骨换丹砂”形容其内部的红色果肉,透露出淡淡的书卷气。

词中回忆起曾在西泠谱上品评杨梅的往事,那时杨梅与青子相伴,如同繁星点点。接着,诗人回忆在酒席间,杨梅与天上的星星一同照亮人们的欢饮,其美艳和醉人的效果令人难忘。

“纤手素盘,历乱殷红”描绘了杨梅在洁白的盘中散落的景象,宛如脂水般浮沉,诱人品尝。杨梅与其他珍果相比,更胜一筹,因为只有它能写出“来禽青李”的醉人诗句。最后,诗人感叹,这些杨梅哪比得过为越女、吴姬染指的那份娇媚和风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梅的美丽和诱人之处,以及其在宴席间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杨梅的喜爱和赞美。

收录诗词(511)

张雨(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 号:句曲外史
  • 生卒年:1283~1350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

抛下杖头钱。取次高眠。玉梅金缕孟家蝉。

说着钱塘都似梦,懒问游船。谁信酒垆边。

别有仙缘。自家天地一陶然。

醉写桃符都不记,明日新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烛影摇红.红梅

休击珊瑚,怕惊幺凤枝头睡。

看花犹自未分明,雪在空阶砌。步障齐奴故里。

尽一幅、仙人绛袂。妍丹吮粉,拟觅生绡,芳心难寄。

姑射肌肤,朝霞散入春风髓。

石桥冰酒影娥闲,略约相逢地。错妒嫣然妩媚。

柰儿家、天寒翠被。碧桃和露,听彻吹笙,绿珠羞坠。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望梅花.寿师道真人

何处仙家方丈。浑连水、隔他尘坱。

放鹤天宽,看云窗小,万幅丹青图障。凭高望。

笑掣金鳌,人道是、蓬莱顶上。时问葛陂龙杖。

更准备、雪中鹤氅。

修月吴刚,收书东老,消得百壶春酿。无尽藏。

莫傲清闲,怕诏起、山中宰相。

形式: 词牌: 望梅花

渔父

上钓金鳞不用多。踏翻船子便高歌。

犹有在,问如何。问取侬家张志和。

形式: 词牌: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