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滕王阁》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描绘了滕王阁在薄寒天气中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首句“薄寒天色照帘栊”,开篇即以“薄寒”点出季节特征,天色微凉,光线透过帘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草木初乾漠漠中”,进一步描绘了初冬时节草木干燥、大地辽阔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感觉。
“万里唐封留一瓦”,此句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其中,滕王阁虽为后世建筑,却承载着唐代文化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接着,“三秋人立听高鸿”,则通过想象在深秋时节,人们站在滕王阁上聆听鸿雁南飞的声音,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烟云影入匡山北,丝管声流范蠡东”,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烟云与丝管声,自然与人文,分别象征着自然界的静美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
最后,“雅宴不逢阎伯屿,半帆徒有昨宵风”,表达了对未能亲临滕王阁雅集的遗憾,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滕王阁及其周围环境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