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广琴操十首(其四)越裳操》由明代诗人朱右所作,通过对天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文王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首句“天之聪兮,瞆瞆其音”,以“聪”形容天的智慧,却以“瞆瞆”(即“瞎”)来反衬,形成一种矛盾的美,暗示天的智慧并非人类所能完全理解。接着“天之明兮,窅窅其深”,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深远与明亮,引出对天之深邃智慧的赞叹。
“天之仁兮,实临下民”,则直接赞美了天的仁慈,它不仅照耀着大地,更关怀着人间的生灵。接下来,“文王在上兮,于穆不已”,将话题转向文王,表达对其德行的敬仰,认为文王的美德如同天一样永恒不息。
“浩浩其天兮,时旸时雨”,描述了天空的多变与和谐,既有阳光普照,也有雨水滋润,象征着自然界的平衡与美好。最后,“越裳来臣兮,万物斯睹”,通过越裳国的使者前来朝拜,象征着四方归服,万物得以见证这一和谐与美好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天象的描绘,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