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智悼念友人江惟志学佛圆寂之作。首句“儒者推宗墨者师”表明江惟志曾为儒家和墨家的学者,后来却选择了出家修行,不拘泥于传统的儒墨之道。"何论削发与披缁"进一步强调了他剃度为僧的决定,不论世俗的外在形式。
接下来,“词场星斗声名远”赞誉江惟志在学问上的成就,即使身在佛门,其才情名声依然如星辰般耀眼。"心印虚空慧定随"则描绘了他的内心世界,智慧如空,定力坚定,达到了超脱的境地。
“已见藜床安坐逝”表达了江惟志平静离世的情景,坐在简陋的藜床上,显示了他的淡泊与宁静。“长怀莲社失前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江惟志共续他们曾有的学术社团(如莲社)的遗憾。
最后两句,“生刍拟向门人哭,大笔谁书有道碑”表达了诗人欲以草束哀悼之情,惋惜失去这样一位有道之士,同时暗示无人能写出足以匹配他德行的碑文,表达了对江惟志深深的敬仰和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对逝者的赞美与哀思交织,展现了蓝智对故人的深情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