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子升所作的《感秋四十首》中的第十三首。诗中以“青琐”、“金台”等古代官署象征朝廷,表达了对先辈官职的追忆与敬仰。通过“艰难依丙舍”、“谏诤忆丁年”等句,展现了先辈在政治上的艰辛与忠诚。接着,“自上玄成牍,空归范蠡船”两句,可能寓含着对先辈功业未竟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如范蠡的向往与共鸣。最后,“海天迷皂帽,何处拟辽田”则描绘了一幅辽阔苍茫的景象,隐喻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