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中秋玩月

秋半明中,月圆名半,素辉千里如昼。

高卷珠帘,一片玻璃凉透。

晚风起、雾约柔鬟,银汉斜、露侵罗袖。稽首。

向嫦娥借问,广寒寒否。最爱深闺独守。

如此良宵,尽堪消受。觅句孤行,踏损苍苔微溜。

问前生、千古同心,期后会、一年别久。孤负。

怕云遮光掩,秋催人瘦。

形式: 词牌: 月华清

鉴赏

这首《月华清·中秋玩月》由清代女诗人葛秀英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赏月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与哀愁。

首先,“秋半明中,月圆名半,素辉千里如昼。”开篇即以“秋半”点明时令,以“月圆名半”巧妙地将中秋之月与“半”字结合,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下来,“素辉千里如昼”,以“素辉”形容月光的洁白与柔和,将千里之地都照亮,仿佛白昼一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明亮的氛围。

接着,“高卷珠帘,一片玻璃凉透。”通过“高卷珠帘”的动作,展现了赏月者对月光的亲近与欣赏,而“一片玻璃凉透”则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清凉与透明感,仿佛是冰晶般纯净。

“晚风起、雾约柔鬟,银汉斜、露侵罗袖。”晚风轻拂,雾气缭绕,仿佛与女子的发丝相约,银白色的银河斜挂天际,露水轻轻沾湿了她的衣袖。这一段描绘了中秋之夜的自然美景,既有动态的风、雾、银河,又有静态的露水、罗袖,动静结合,画面感极强。

“稽首。向嫦娥借问,广寒寒否。”“稽首”一词,表达了对月亮的敬仰之情,诗人向传说中的嫦娥借问广寒宫是否寒冷,既体现了对神话故事的想象,也寄托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最爱深闺独守。如此良宵,尽堪消受。”诗人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独自守候在闺房的深深喜爱,认为这样的夜晚是最值得享受的,流露出一种孤独而美好的情感。

“觅句孤行,踏损苍苔微溜。”“觅句”指寻找诗句,诗人独自漫步,踏过带有露水的苍苔,每一步都留下了足迹,象征着诗人的思考与探索。

“问前生、千古同心,期后会、一年别久。”诗人询问前生是否有过千年之约,期待未来能再次相聚,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孤负。怕云遮光掩,秋催人瘦。”最后,诗人担心云层遮挡月光,害怕秋天的到来让人变得消瘦,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孤独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望的憧憬,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5)

葛秀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潇湘神.秋思

暮烟含。暮烟含。残荷衰柳映寒潭。

夕照远山红树外,断肠秋色在江南。

形式: 词牌: 潇湘神

沁园春

□□□□,□□□□,□□□□。

□□□□□,□□□□,林端隐隐,远逗晴岚。

鸟语清幽,人踪阒寂,冷逼名园整日关。

缘溪转,老梅一树,已破橘颜。二泉胜景全探。

更何必、奇峰高处攀。

看九龙塔耸,铃声摇荡,六朝松古,黛色斑斓。

淮海祠边,香花桥畔,记否年前三月三。

红裙遍,讶如云缭绕,如蚁回环。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

大树园林,半茧分开,丝牵寸肠。

剩平泉花木,未曾摧折,辋川书画,依旧收藏。

竹圃荷亭,药栏松牖,不改吟窝聚集场。

春秋日,溪边垂钓,阁上飞觞。追思往事茫茫。

记卅载、烟峦绿堂。

有求羊往返,扫除曲径,周张相接,环堵银墙。

鹤迹盘旋,禽言互答,顿觉人间俗虑忘。

它年里、待完全璧返,丛桂添香。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押[阳]韵

沁园春.池上钓鱼同人分作

不著烟蓑,小坐溪边,持竿自由。

破青萍万点,锦鳞作对,翠蘅几片,银沫喷沤。

立上蜻蜓,掠过燕子,镜面波平漾直钩。

须相待、翣时连贯,绕涧深游。濠梁乐意成愁。

听唼唼、无声动碧流。

笑富贵鸂畔,千秋避迹,淮阴台下,一旦封侯。

香饵频添,垂丝稳宕,浪影圆时双尾投。

居然得、胜临渊暗羡,缘木长求。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押[尤]韵